史说新语:韩昭侯妙招儿治庸官
相关推荐
-
27岁中进士,为官52年,是清朝元老大臣,为何有人夸有人骂
如果说清朝时期谁做官的时间最长的话,想必很多人都会想到曹振镛.虽说他父亲是户部尚书,但是这位的成就可以说和其父亲的关系并不大.27岁便高中举人,之后参加翰林大考荣获三等.之后便算是正式的踏入了仕途. ...
-
韩可能将成“首个消失的国家”
韩国或成世界上首个消失的国家,看到这个热搜,很多小伙伴笑了,一直和我们抢人抢文化的韩国人,是要带着那些抢去的一起消失吗? 韩联社报道称,首尔市降低到1000万以下,1988年底,首尔市人口达到1029 ...
-
靠一张嘴当了十五年一把手,深受领导喜爱,却被同僚称为庸才
清朝,可能是历史上创造奇迹最多的王朝.乾隆皇帝执政时间超过了63年,创下了世界记录. 无独有偶,清朝还有另一个"牛"人,在中央工作了54年,经历了三个朝代,服务过两位皇帝,一路春风 ...
-
秦国灭韩《史记》仅记载数十字,它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公元前231年,秦王政派秦军攻占了韩国的南阳,第二年,驻守在南阳的秦军向韩国都城新郑进兵,韩国几乎未做抵抗都城就被攻破,韩国最后一任国君韩王安被俘,灭韩进展的异常顺利,司马迁在<史记>中记 ...
-
史说新语治国篇之四:韩昭侯不让官员拿发言稿
春秋战国时期,韩昭侯继位.当时,朝廷有开早会的习惯.韩昭侯慢慢发现,官员们每次发言,都是拿着师爷们写好的发言稿照本宣科.并且,官员们的发言多是空话.假话.套话,有些发言甚至严重脱离实际.于是,韩昭侯决 ...
-
史说新语:朱元璋戒奢
编者按:此文刊发于2013年<启迪与智慧>5期.<大公报>4月15日. 朱元璋是一位从贫苦人家成长起来的开国皇帝,深知一粒一粟来之不易.因此,朱元璋当了明朝的皇帝后,倡导勤俭节 ...
-
史说新语:虞集的雅量
虞集是元文宗和元顺帝时期的秘书少监.他做了一生秘书工作,被元文宗称赞为"朝廷离不开的人".当然,虞集之所以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赏识,不仅因为虞集公文材料写得好,还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雅 ...
-
史说新语二十三:人 格
西汉时候,东海兰陵出了两位大才子,一位名叫萧望之,一位名叫王仲翁,两个人为同窗好友.萧望之是西汉开国大臣萧何的第六世孙.不过,萧望之的父亲.祖父.曾祖父全都是以种田为生.萧望之自幼好学,很年轻就成为名 ...
-
史说新语之二十二:目中有人与目中无人
周勃与儿子周亚夫都是西汉时期有名的军事家.父子俩都是功高盖主,身居高位.然而,周勃因为目中有人,结果逢凶化吉,寿终正寝:周亚夫却因为目中无人,结果冤死牢狱. 周勃出生于秦朝时期的沛县.他曾随刘邦南征北 ...
-
史说新语之二十一:有才的男人最美丽
三国两晋的时候,有一个人,名字叫杜预.杜预的父亲杜恕是一员武将,官居幽州刺史.可是,杜预一生下来,脖子下就挂着一个气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气包越来越大. 在诸多子女中,杜恕最不 ...
-
史说新语治国篇之五:导致亡国的失败演讲
南北朝的时候,北齐出了一个昏庸的皇帝,名字叫高纬.高纬亡国的直接原因不是兵力不强,战马不壮,将帅不勇,而是因为自己的一次战前演讲,说起来令人好笑. 高纬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庸而又无知的皇帝.他广选天下美 ...
-
史说新语治国篇之三:领和袖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氏推翻了吕氏的统治,建立了"田齐"政权,任命晏婴为相.晏婴辅佐了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皇帝,功高盖世,声明卓著.可是,晏婴不仅一点也不骄傲自大,而且对自己 ...
-
史说新语治国篇之二:国宝
战国时候,魏文侯率先利用李悝变法,国家日益强大起来.经过两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到了世子魏莹即位的时候,魏国已经是各诸侯中的强国.因此,魏莹即位后,自称为魏惠王,其他各诸侯国是敢怒而不敢言. 当然,诸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