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檐· 一位中国文化史上的奇人 ——追忆学长胡世庆先生
相关推荐
-
学林轶事| 追随龚书铎先生问学记
[核心提示]在当代中国,凡读过大学历史学专业的人,对龚书铎的名字不会太感陌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大多数同学上课使用的中华书局版<中国近代史>教材是由龚书铎等人编写的:二是在任课老师开列 ...
-
一部大理的古代文化史
徐嘉瑞(1895-1977) 著名的文史学家 诗人 民间文艺学家 抗战前曾任昆明<民众日报>社社长 抗战时期,任中华全国抗敌协会云南分会主席 大理,古代曾经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
中国通史(吕思勉)全文阅读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一经出版,畅销数十年,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物.<中国通史& ...
-
金鸡一鸣天下晓,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位圣人——孔子
春秋时代的社会大变动,引起了文化上的大变化.世袭贵族地位衰落,以前世代掌管各种专业的职官失掉了旧职,散落民间.以前只有在官府与贵族子弟之间讲习的知识和技术,也可以在民间讲习传播.这样就打破了学在官府的 ...
-
中国文化史上杰出的代表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27年),字长卿,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他与卓文君的私奔 ...
-
一篇不到200字短文,含近20个典故,且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典型
张潮<幽梦影>第四则,用字不到200个,竟然密密匝匝地罗列了近20个文化典故. 原文如下: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 ...
-
刘向刘歆父子校书是中国儒学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件大事
汉朝建立之初,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国家藏书极为匮之.于是,统治者下令搜求散落于民间的图书,广开献书之路,还设写书官抄写书籍.结果百年之间,书积如山丘,外廷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宫内有廷阁.广内.秘 ...
-
王景琳: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梦 —— 说蝴蝶梦
庄子"视死如归"."人生如梦"的人生观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在这种人生观的影响下也演绎出了的很多悲壮或者厌世的故事,但这一切实际上都不是庄子的本意,甚至可以 ...
-
短文近200字,含近20个典故,且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典型
张潮<幽梦影>第四则,用字不到200个,竟然密密匝匝地罗列了近20个文化典故. 原文如下: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 ...
-
中国文化史上有三个无字,《老子》所谈的“无”,是哪一个?
"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尤其是对道家哲学而言. 比如,<老子>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四十章说:" ...
-
一篇近200字短文,含近20个典故,且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典型
张潮<幽梦影>第四则,用字不到200个,竟然密密匝匝地罗列了近20个文化典故. 原文如下: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 ...
-
在中国文化史上,《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
在中国文化史上,<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源".据统计,易经中包含了现在使用的成语200多条,这些成语是对易经智慧的高度凝练与概括,蕴含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