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儿时的中秋节/李斌

小时候就盼着过八月十五中秋节,馋的是能吃上月饼,好打牙祭。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佳节之一,月圆之夜,秋收在即。大人们高兴,孩子们开心,成家或出嫁后的儿女会给老人买上二斤月饼表表孝心;大人们也会给未成年的孩子买点月饼,过过节,乐呵乐呵,畅想丰收的愿景,而我则最难忘乡村那时候的中秋美味佳肴。
月饼是必吃的,也是大人小孩最盼望的。这种食品平时买不到,快过节了集市、供销社、商店里才有得买,节后也会很快下市。那时候的月饼包装极其简单,油布纸包裹一下,每包四块,每块约有半年重,怪不得说称上二斤月饼。走亲访友,也只是带上两包而已,极其稀罕的。大人只是品尝一下味道,更多的是留给孩子作为零食吃,尤其上了年岁的爷奶辈老人多是留着给孙子孙女吃。以前的月饼做法简单,食材真实,多用面粉、冰糖、清红丝、花生果仁之类,甜得忒腻人;而且放久了不是牙口好的,真是咬不动。小时候我就是个贪吃鬼,爸爸背着我去村里的代销点买月饼,现场就迫不及待地开吃起来。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居然连吃了三块大月饼,惊得店老板下巴都快掉了,直言道“你能再吃一块,这一包都不要钱了”。可惜我那时实在吃不动了,啃着最后的半块再也吃不下去了,更调皮恶作剧的是在父亲背上的回来半路上偷偷地扔了。幸亏大人不知道,不然又是一顿胖揍的,吃了不疼丢了疼啊。
焦馍(干馍)是我们皖北乡村特有的面食。用的是带三个小爪子腿的鏊子翻烙出来的薄面饼。我们那硬脆的叫焦馍,软和的称为烙馍。和面时会撒上芝麻,焦馍(干馍)香脆甜的,咬着嘴特有嚼头,可以做下地秋收时的干粮吃。中秋节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当院里,吃着月饼,咬着焦馍,再吃点苹果、梨之类的水果,抬头望着皎洁的月光,听着老人们讲月亮里嫦娥的故事,是孩童时代最美好的享受。
中秋节正是自家喂养的小鸡长大可以宰杀吃的季节。农村人一般会在麦收季节买下小鸡苗,用自家剩米粒、玉米等纯粮食喂养;再加上自由放养,挠些草丛里小虫子之类,小鸡营养好、长得的快,基本上到八月十五有三个多月的时间,长就成二、三斤重的大公鸡,正是宰杀的好时候。那小鸡真是纯天然、绿色的土鸡,肉味道鲜美有营养,再和中秋节时特有的芋头一起炒,那味道现在回想来还是让人垂涎三尺的。农村自家喂的小鸡一般都是用来换钱称油盐的,过节或者来客人了也就不吝啬地宰杀了。
儿时的中秋节是令人难忘的,难忘的是纯朴的乡情乡俗,更有纯天然美食的佳节。现在虽然物质条件丰富了,却再也不找到那时候过八月十五的味道了。

作者简介:
李斌,中共党员,政工师,全国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通信行业QC活动诊断师,安徽联通党建讲师;出生于皖北偏隅乡村, 热恋乡土文化,挚爱国学传统文学、独得戏曲、国学传统文化之乐。现供职于央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喜闲暇之余,笔不缀作,拾录游乐和人生感悟。
新媒体《行参菩提》自2014年2月上线,目前已经有固定关注读者近80000人。圆满举办了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每日按时推送的“【金榜题名】全国报纸副刊散文一览无余”栏目已经成为行走散文界的新媒体金牌栏目。
关注《行参菩提》公众号(Ip:jgyxcpt),行走祖国大地,尽揽山川秀美!这是一本免费的行走散文新媒体杂志,每天都有新推送,每天都有心不同。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投稿同时请配发个人近期生活照片和创作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