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答案:头痛、脸黑、胖大舌,真武汤拿下!请你认真体会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

昨天,我给大家出了一道辨证题。

首先,我把这个题目,再从头仔细给你说一说。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医案记载姓呂,当时是28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每到半夜的时候,头痛不已。

一疼起来,必须用拳头狠狠地砸向头部,或者用脑袋撞墙。不这样的话,根本无法缓解。

与此同时,此人在犯病的时候,还常常感觉心悸、气短,特别烦躁。

为了治这个毛病,患者反反复复走了好多地方。治疗效果,都不理想。

最终,他找到了我国当代的著名经方大师,刘渡舟老前辈。

刘师这么一看,发现患者面色黧黑,舌体胖大,舌苔水滑,脉象沉弦而无力。两只眼睛,默然无神。

思来想去,刘师书方一首。但见——

制附子12克,茯苓24克,白术6克,生姜9克,白芍9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泽泻12克。水煎服。制附子先煎。

结果如何?患者应用到第四剂,忽然感觉到半夜头痛的事儿消失了,心中惊悸慌乱之感也没了。

接着,原方保持不变,继续投用两剂。患者诸证悉平,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针对刘师用的方子,我想和大家好好讨论一下。

很显然,这是真武汤的加减。

真武汤,源于《伤寒论》,是一张久负盛名的经方。其基本组成,就是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9克,制附子9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真武汤能干啥呢?简单说,就是温阳利水。一个人,如果阳气不足,造成痰湿水饮泛滥成灾,就用这方子来调治。其中,制附子大补元阳,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湿,生姜温阳化湿,芍药制衡附子燥性。这就是基本的组方思路。

很显然,上头刘渡舟老师运用的方子,就是在真武汤的基础上,加上了桂枝、炙甘草和泽泻。其中,桂枝温阳化气,可以辅助附子温阳散寒除湿。泽泻利水,以助湿邪的排解。炙甘草,健脾益气。这三味药,其实是在加强真武汤的温阳化湿利水之能。

那么,问题来了,刘师当时为什么要用真武汤化裁呢?

说起来也简单。这个患者,脉象沉弦无力。弦脉,主痛,主水饮。沉而无力,主正气虚弱,病势在里。

面色黧黑,那是肾阳不足,不能温散水饮,使得肾之本色上浮于面所致。

舌苔水滑,身体胖大,那是素体阳虚,舌体失养的表现。

最后,阳虚阴盛,水饮上犯于头,于是造成患者头部的持续疼痛。

到了夜里,体内阳气更弱,所以水饮之邪盛于平时,患者疼痛就愈加剧烈。

总而言之,患者的舌脉和整体特点,完全符合阳虚水泛证的辨证要点。因此,刘师用了真武汤加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