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领导值不值得跟,看这3点就能提前预判!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0卷 汉纪十三
汉武帝 太初二年(戊寅,公元前103年)

【原文】

闰月,丁丑,以太仆公孙贺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曰:“我从是殆矣!”

【译文】

闰正月丁丑(疑误),汉武帝任命太仆公孙贺为丞相,封葛绎侯。当时,国家多事,汉武帝对大臣督责严厉,自公孙弘之后,丞相连续被指控有罪而死。石庆虽然因为谨小慎微而得以善终,但也多次受到谴责。公孙贺被引来举行拜授丞相的仪式时,不接受印信,叩头在地上,哭着不肯起来。汉武帝不理他,起身而去。公孙贺不得已接受印信,出宫后叹道:“我从此危险了!”

【解析】

之前的文章,不止一次说过在汉武帝手下当官是个高风险职业。
尤其是丞相,看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没啥权力。
但丞相好歹是丞相,为什么公孙贺在听闻自己当丞相之后却哭了?
因为他看到自己之前那些丞相没好下场,大差不差自己也难逃覆辙。
基于这一点,引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我们都向往跟个好领导、好老板,但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个领导、老板值得跟呢?
参考公孙贺这事,可以看一看以前跟这领导、老板的人就知道了。
但是,具体看什么、怎么看?
今天就说说这个!

1.看结局

公孙贺听到自己当丞相后哭了,就是因为看到之前那些丞相多半没好下场,也推测到自己的结局。
其实职场中也是如此,你到某公司或跟某个领导,最后你会发展成什么样,和你个人表现有很大关系这个自不必说。
但是,只要你不离开,你看你的那些个前任们,他们结局如何,其实就是你未来的样子。
当然,不排除有很好、很差的,但那都是少数。
甚至说句不客气的话,你的领导、公司怎么对前任员工,将来就怎么对你。

2. 看变化

在原文材料中,提到公孙弘和石庆,这两个算在汉武帝手下做丞相得了善终的。
公孙贺想要得以善终,也不是不行,只不过是难度大而已。
你进了公司、跟了领导,你想要混的好,自己奋斗少不了。
但是,你付出了就有回报?
不见得如此。
或许你可能会说,前任都是垃圾,他们成天混,自己相信命由我不由天。
但是,你怎么知道那些前任没有也和你如此想的?
所以变化就在这里。
你的前任们,有没哪些人通过付出努力,而在这个单位或者跟着这个领导而改变的自己的。
如果有,证明你通过努力起码能够改变。
如果没有,那还是拉倒吧,换个环境或许更好。

3.看利益

卫青之前不过是养马奴,霍去病更是私生子,而桑弘羊不如流的商人之子,赵破奴更是在匈奴地界流浪过。
这些人跟着汉武帝,财富、权力都有了。
在汉武帝征战四方的时候,才会有无数人愿意跟着干。
因为汉武帝舍得给钱、给官职、给爵位,而这些得了好处的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
说难听的,出来卖谁不想卖更多。
只要老板、领导愿意给钱,啥事都给办的好好的。
不给钱或者给不到位就另当别论了。
你想多赚钱的心是好的,但是也要看这个公司、环境是否允许给你更多的钱。
要是你的前任们,累死累活每个月到手不过5000,那就说明这个环境就给不了你超过5000之外的。
就好比说,你想发大财,体制内你就别想去了,因为体制内不可能让你发大财,除非你犯法。
你的领导、公司愿意给你前人多少利益,就说明他将来愿意给你多少。

【启发】

什么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就是以前发生的事,都能作为自己以后的借鉴,所以读历史就是为了这个。
我自己又编了一句话:前人之路,后人之镜
你可以这样理解,前人走的路,会成什么样子,你再走上去,也差不了多少。
虽然中间会存在变数,但是你等的起吗?
所以,你在一个单位能混的如何,你看看你的前任,多以他们为鉴。

不奢求您的打赏,有个赞就够了!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