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十八宿:兼论陶寺观象台、中科院、社科院和夏商周断代工程
相关推荐
-
学易者要如何上知天文?首先要搞懂星表和星图
学易要上知天文,就必须懂星表.星图.学易要下知地理,那得懂地图.讲完太阳.地球和月亮,下面就该讲星空了. 正好有个广百的粉丝来杠,说我前面讲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八宿的文章的批驳并没有说服力,说我避实就虚, ...
-
天文考古学基础篇:用黄经和二十八宿等坐标标记二十四节气(一)
偶然看到某国家天文台专家的小视频讲座,谈的是"考古天文学",其中居然说到古人用圭表和日晷来测定回归年长365.25日--我笑着把小视频关掉了,这样的"天文考古" ...
-
从今年芒种交节日躔毕宿七度,再论虞舜登极“仲冬甲子月次于毕”
今年6月5日芒种,我在头条写下这么一段话-- 6月5日#芒种#,太阳周年视运动黄经75°,位于毕宿七度 交节时刻酉时末,一交节即进入午月,是为辛丑年甲午月 日出时刻,危宿在南中天:日落时刻,张宿在南中 ...
-
天象列次分野之图:古埃及文明即颛顼帝喾之古华夏帝国(终结篇)
本系列专栏反复展示,以天文历法为证据,论证华夏文明上古时代帝系王年断代,无与伦比地简洁利索,无可匹敌地精确无误,史料文献记载的帝系王年纪年干支和在位年数.现存文物(如韩国藏早期石刻版本<天象列次 ...
-
对先秦天文学一无所知,考古学和上古史重建研究岂能不全盘粉碎
将近30年前,江晓原先生曾发过一篇有趣的文章<中国天学之起源:西来还是自生?>,提到一个有趣的事实,即"西方学者数百年来对中国天学起源的探讨,是与探讨文明起源这一背景完全分不开的 ...
-
陶寺观象台与清明节的起源
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上元(元宵节).上巳(三月三).端午.中元.中秋.重阳节等都是以阴历(太阴历即月亮朔望月周期历法)定日子,冬至节以太阳视运动走到最南点向北回归.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为观察要义,自然是 ...
-
距今4800年到4600年,西北炎帝族群和东北黄帝族群进入到中原,陶寺观象台代表炎帝帝所建,登封王城岗大城代表黄帝所建
今天最大的收获,是看来一片质疑文章,想清了两个问题:关于陶寺观象台与炎帝族群的关系,关于登封王城岗大城与黄帝族群的关系.不是夏代测年有问题,而是文献适用的问题. [cp]根据<考古三星堆:终于悟 ...
-
论文推介||张富祥:“走出疑古”的困惑 ——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失误谈起
走出疑古"的困惑 --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失误谈起 作者|张富祥,1950年4月生,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来源|<文史哲>2006年第3期 ...
-
陶寺、大柴遗址分期及其他——兼谈山西夏代考古学文化诸问题
二遗址都位于山西襄汾县,写这篇文章是由大柴分期引起的,看到了山西夏代考古学文化的一些问题,也曾名为"大柴.陶寺夏代遗存分期及其他",后来按照"先来后到"遂用今名 ...
-
浅谈什么是悟道兼评缠论
悟道,从感官上讲,情绪上不会随股票的涨跌表现出喜悲两种过激反应.即涨也高兴,跌也高兴.涨了高兴是因为利润如期而至.跌了也高兴是因为又有更低廉的筹码送上门了,更大的利润将如期而至. 悟道,从术层面上讲, ...
-
浅析陶寺古观象台系统与《尚书尧典》的相关性
复原后的陶寺古观象台 一.观测系统组成 1.12缝隙观测墙柱体(附图中的A弧) 年代:建设年代约在陶寺中期BC2200-BC2100年 R=10.5米, 12个观测缝.缝宽23-25厘米不 ...
-
陶寺遗址:文字、城市、观象台——帝尧“古唐国”传说的考古证据
尧舜禹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作为我国传说时代的贤君圣王,帝尧的声名尤为远播,他礼贤下士,任贤用能,治理水患,制定历法,以"四岳"掌历法民时,契掌民政,后稷掌农业,皋陶掌刑罚,夔掌教 ...
-
张泉灵也有被忽悠的时候:论陶寺扁壶两朱文为商代文字|兼论刘姓起源
2018年9月,山西广播电视台<人说山西好风光>节目,播出了一段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介绍陶寺朱书文字的场面:"大家好,我是张泉灵,以前是主持人,现在是投资人.投资人的眼光永远在寻找 ...
-
距今4100年的观象台就在山西襄汾陶寺,立体呈现人与天的千年对话
8月14日,无人机拍摄的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秋高气爽,美景如画. 陶寺古观象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南,距今约4100年左右,是中国考古人员2003年在山西尧都陶寺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