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先秦天文学一无所知,考古学和上古史重建研究岂能不全盘粉碎
相关推荐
-
天象列次分野之图再证华夏上古帝系王年断代及古埃及即华夏(1)
近日偶然发现韩国藏有朝鲜王国时期的<天象列次分野之图>,经初步研究确认,这份石刻天文图及其复制品事关重大,直接关系到华夏文明先秦天文学及上古帝系王年断代等重大课题,而中外天文学界.考古学界 ...
-
荐读|陈连山:从神话学立场论夏朝的存在
摘要 神话就是古人心目中的历史.远古的神话和后世的历史叙事在社会功能上是一致的,都是用神圣叙事来证明当时的社会生活与制度.所以,我们不能根据神话情节的虚构性来否定神话所要证明的社会现实的真实性.在此, ...
-
天象列次分野之图:古埃及文明即颛顼帝喾之古华夏帝国(终结篇)
本系列专栏反复展示,以天文历法为证据,论证华夏文明上古时代帝系王年断代,无与伦比地简洁利索,无可匹敌地精确无误,史料文献记载的帝系王年纪年干支和在位年数.现存文物(如韩国藏早期石刻版本<天象列次 ...
-
对天文考古学有兴趣的读者,对华夏文明起源...
对天文考古学有兴趣的读者,对华夏文明起源.华夏三皇五帝王年断代.夏商周断代,以及对华夏文明上古时期与古埃及.苏美尔文明.印度河流域古文明,乃至对世界文明起源有兴趣的读者,应该认真研读本人在头条首发的系 ...
-
《出土文献》| 吴振武:李先生的性格
李先生的性格 吴振武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籍研究所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李学勤先生最大的好处是通达宽厚.他对人,特别是对年轻人,更是抱有一种十分宽厚的心态和通达的理念,无论是主 ...
-
第1466篇 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的一点思考2
(续) 2.炎黄的历史文化不在龙山时代 假设黄帝的历史文化在龙山时代,那么它会是哪种考古学文化呢?首先这种文化不会在长江流域,这不用论证.其次,它也不会在长城地带及其以北,因为在龙山时代,长城地带及其 ...
-
考古启示录--中國文明起源23
当整个考古界还在被三星堆搞得七晕八素,学术界还在为夏朝苦苦追寻的时候,这里就要揭底了吗?不合适,不科学 太昊 少昊 究竟是谁现在还说不清,帝俊只出现在山海经里,典籍文献几乎不见,这个现有有待考究,真的 ...
-
从今年芒种交节日躔毕宿七度,再论虞舜登极“仲冬甲子月次于毕”
今年6月5日芒种,我在头条写下这么一段话-- 6月5日#芒种#,太阳周年视运动黄经75°,位于毕宿七度 交节时刻酉时末,一交节即进入午月,是为辛丑年甲午月 日出时刻,危宿在南中天:日落时刻,张宿在南中 ...
-
第1465篇 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的一点思考1
关于"探源工程",专家们最近的提法有些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秘书长."探源工程"总协调人王巍先生在6月底和8月底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q ...
-
观与思·考古学与古史重建(上) - 知乎
观与思·考古学与古史重建(上) 梦楼多聞闕疑,慎言其餘.12 人赞同了该文章下午赴台准备会,吃完饭后立马就去了怀士堂,话说还是第一次去怀士堂听讲座耶,因为上一次鼓应先生的未能成行.中大博雅学院每年有古 ...
-
观与思·考古学与古史重建(下) - 知乎
观与思·考古学与古史重建(下) 梦楼多聞闕疑,慎言其餘.30 人赞同了该文章徐旭生和苏秉琦接下来就谈到徐旭生先生,以前略微瞄过<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所以有点印象.徐先生早年留学法国,曾在 ...
-
多元一体”中国的史前基础,考古学进行中国古史重建的心路历程
系列专题研讨课之九:"多元一体"中国的史前基础发布时间:2013-05-13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作者:李说 点击率:101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专题研讨课5 ...
-
经典重读 | 李学勤:出土文献与古史重建
编者按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清华大学有着悠久的人文传统.新时期以来,学校尤其致力于人文学科的溯源与重建.王国维.李学勤二位先生,恰好是前后两个时期清华大 ...
-
王福生院士团队:一种开创性疗法可帮助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 | 研究速递
年5月6日,解放军总医院王福生院士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在线发表"HLA-mismatched allogeneic ado ...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考古学文化谱系年代研究
发布时间:2011-11-24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3500BC-1500BC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阶段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年代 ...
-
地表温度云雾覆盖像元信息重建研究获进展
地表温度是地表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能量交换.水循环过程高度关联,并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热红外遥感技术难以穿透云雾,导致现有基于热红外遥感观测的地表温度产品存在大量空值区域 ...
-
杨泓:中国石窟寺考古学关于佛装研究的新进展——介绍陈悦新著《5~8世纪汉地佛像着衣法式》
季庚先生(宿白)在建立中国石窟寺考古学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徐苹芳师兄曾将季庚先生阐述的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内容和方法,解析成四个研究程序,即一.考古学的清理和记录:二.洞窟.造像和壁画的类型组合与题 ...
-
三星堆文明:重建中国古史的突破口
[摘要]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运用"二重证据法"将面临纸上材料和考古材料难以整合的巨大困难.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如果纸上材料和考古材料俱真,则二者必有联系.就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