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附子汤的脉证、配伍、应用

(0)

相关推荐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四三)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在四二这个案例里,为什么要用四逆汤开手,后用理中汤,而再用补中益气汤收功呢?因为脉弦大. 四逆汤证,理中汤证(附子理中汤实为四逆汤合理中汤)脉多见沉细,细弦,细微等,这是少阴篇里面的脉微细,或 ...

  • 大黄附子汤方证

    公众号   经方日记     林佳明 更新时间:每天更新 大黄附子汤方:大黄三两,附子(炮)三枚,细辛二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

  • 中医选方用药的原则及常用中药的配伍

    为医之道,贵在辨证,辨证当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四诊八纲,然后得出"证"的概念.有证要有方,有方要有药,是以理.法.方.药,是中医临床之要素.其中选药尤为重要.药有四气五味,必须配 ...

  • 《难经》学习笔记26

    十五难(第二段,四时之病脉) [原文]如有变奈何?然:    春脉弦,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 ...

  • 中医临证配伍经验150条

    汗证 自汗:黄芪.白术.五味子 盗汗:山萸肉.浮小麦.乌梅 浮肿 阳水:麻黄.苏叶 阴水:附子.肉桂.干姜 腰以上肿:荆芥.桂枝 腰以下肿:茯苓.泽泻.防己 头痛 偏寒:吴茱萸.川芎 偏热:菊花.桑叶 ...

  • 【转】诸脉证

    诸脉证诊法(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府,聚也,府库之谓也.血必聚于经脉之中,故刺志论曰,脉实血实,脉虚血虚也.然此血字,实兼气为言,非独指在血也.故下文曰∶长则气治,短则气病.又如逆顺篇曰∶ ...

  • 风论:伤风脉证并治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岐伯对曰:风气藏在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 ...

  • 脉诊寸关尺:经方三部脉证纲要!

    脉诊寸关尺:经方三部脉证纲要!

  • 【黄仕沛】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腹胀满案

    [黄仕沛]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腹胀满案 我于2013年7月13日清晨赶到广州火车东站售票处,准备购直通车票往香港讲课,正值星期六又是暑假,售票处挤满了人.朋友从加拿大来 ...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经验莱菔子—随证配伍举...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经验 莱菔子-随证配伍举隅 (1)胃脘痛: 颜老辨治胃痛,若胀甚于痛,以理气为先:痛甚于胀,以活血为主.故而治疗胃胀甚者,每取莱菔子与半夏.枳实.厚朴.茯苓等健脾理气药同用,使气行则 ...

  • 血痹的病因和治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12.1 血痹的病因和治法 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 ...

  • 经方三部脉证纲要及仲景经方的十剂疗法

    经方三部脉证纲要及仲景经方的十剂疗法

  • 黄耆桂枝五物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2.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12.2 黄耆桂枝五物汤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 这个还是接着前节说的,前节只是说出脉,没说出证,什么叫血痹啊?他这儿说了.阴阳俱微者,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