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黄帝内经》之经脉的奥秘解析
相关推荐
-
刘先银经典点说《黄帝内经》“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深究三阴三阳的盛衰关系到十二经脉的相表里 三阴三阳,是<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篇第六里论述的,把阴和阳各分成"三等":太阴.少阴.厥阴和太阳.少阳.阳明,然后手.足各领三 ...
-
人迎脉口双诊法之内容与凭脉正诊治原则
一.人迎脉口阴阳双诊古法脉诊的概念 人迎.脉口阴阳双诊古法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玉机真藏篇>.武当山祝华英道长认为通过诊察患者人迎.脉口寸关尺部脉搏之大小.强弱和正负脉搏运行情况,可以体察 ...
-
零起点学针灸之第二章针理笔记-1
一个人的光阴,一个人的求索. 作者第二章讲的针理.此章分为四讲. 一.经脉原理. 对针灸学来说,经脉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人体不同部位间存在的联系. 首先:阴阳内外.经脉分阴经和阳经.阴为内,里.阳 ...
-
朱燕中 | 黄帝内经之四关与后世四关穴大有不同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 ...
-
朱燕中 | 黄帝内经讲解之形藏四,神藏五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 ...
-
朱燕中 | 手阳明大肠经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注于本节之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间,为原:行于阳溪, ...
-
朱燕中 | 手太阳小肠经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 "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也,为荥: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俞:过于腕骨 ...
-
朱燕中 | 手少阳三焦经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关冲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液门,液门,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注于中渚,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俞:过于阳池,阳 ...
-
朱燕中 | 足少阴肾经的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溜于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为荥:注于太溪,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中者也,为俞:行于复溜,复溜,上内踝二寸,动而不 ...
-
朱燕中 | 足厥阴肝经的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 "肝出于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为井木:溜于行间,行间,足大趾间也,为荥:注于太冲,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俞:行于中封,中封,内踝 ...
-
朱燕中 | 五腧穴流向为什么与十二经脉不同?
昨天 今天为大家分享来自朱燕中教授近期直播<走进"黄帝内经·灵枢": 浅谈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腧穴">中的精华内容,希望对中医经典感兴趣的你能有所收获 ...
-
朱燕中 | 《黄帝内经》对痹症怎么看?
一.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痹证的病因是风寒湿三气合而致病,这三种邪气的性质各不同,风为阳邪,主开散,风邪袭人在外开卫气,在内瘀滞营阴,主要表现为汗出.发热等症状.这是风邪从外侵袭人体的特点.在内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