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心服务是教育之根

育邻梦
人类个体力量是渺小的,人类祖先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不断摸索如何让彼此间互帮互助更高效。为此,人类发明创造了自然世界中最高等级的智慧成果——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智慧的核心,是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基本载体,语言文字的出现让人类生产劳动分工协作迈上了更高台阶,让劳动生产分工协作用了标准化的信息交互工具。
物质或等价物【劳务和货币】交换是人类社会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比如农民将收获富余的粮食拿到市场上换置食盐或其他消费必须品、木匠以自身劳动换取劳动报酬......人类劳动分工协作绝大多数都属有形交换,即人们常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是,现代文明社会中有一项例外的劳动分工形式,它的服务周期特别长而且不产生直接进行对等的物质或等价物交换,它就是教育。教育是人类文明成果高度发达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提高劳动生产分工协作效率的必然选择。那么,教育具有哪些特点呢?
教育是知识信息收、发交换服务
长期性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活着就需要不断的为身体补充养料,这养料就包括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物质营养以吃饭、饮水的方式汲取,精神营养则需要通过接受教育获得。学直立行走、学使用语言进行信息沟通、学语言文学、学数学运算、学天文地理......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了漫长【以到法定成年人为界需18年】接受教育的历程。今天,完整的学前、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历程约20年。
人类社会知识信息已进入爆炸裂变增长时代,有资料显示:19世纪初,人类的知识量增长翻一翻还需要50年;20世纪初,人类的知识量增长翻一翻需要10年;20世纪80年代,人类知识约每3年翻一番。而今,每一年所产生的文献资料数就等于之前数百年的总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不断突破,渗透和融合不断进行,大量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目前,仅自然科学一类就已超过2000门。书籍、广播、电视、网络自媒体每种传输媒介都在批量传播新知识,文艺工作者、专业媒体人、自媒体......几乎全球70多亿人口每天都在生产知识。然而,每个人所能亲身接触到的知识信息都非常有限,想要不被社会落下就得持续不断的接受教育、终身学习。
教育是一项以语言为基础的长期成长陪伴服务
刻意与无意相结合
要求孩子专心学习、认真读书,这是家长和老师辅助孩子快速获得成长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有教育专家研究显示,一个人只要通过刻意练习壹万小时以上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所以,学校教育提供专业教学场所、配备专业的教学师资和设备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智慧专家。那么,为什么生活中真能成为专家的人却极其稀少呢?
1、成长是刻意练习与无意接纳形成的集合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生活中,很多“苦思冥想”弄不明白的谜题会在不经意间被解开。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1666年,牛顿一直困惑:是什么力量驱使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为什么月球不会掉落到地球上?为什么地球不会掉落到太阳上?
某一天,当他静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时。突然,“咚”的一声,一个苹果砸中了他。他起身在苹果树下巡视了一圈,发现还有多个苹果静静的躺在草地上。失去树枝支撑的苹果会落向地面、向空中抛出的物品会落向地面,为什么太阳、月亮、星星却不会落到地面呢?于是,牛顿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大量演算之后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2、生活中很多技能源自大量无意识的重复
语言是人们日常进行信息交换的基础工具,也是人类文明中最难、最容易学的智慧。只要学会了某种语言,学习这种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智慧就“易如反掌”。为什么学习语言最难又最容易呢?最难——如果没有日常生活使用的基础,无论多高明的学习方法也学不会任何语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人学英语;最容易——如果是生活周围人都在说某种语言,为了实现和亲人、朋友交换信息,不需要任何人专门教、任何人都能自主学会世界上仍何一门语言,因为人为了求存几乎任何困难都能克服,学说话自然不是问题。
3、教育需要时间实践
常言道:“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人类文明智慧源自生产劳动与生活实践,学习之后是否对个人实现幸福生活有帮助也只有经过时间实践之后才知道。所以,任何教育都不能只追求高学分式的“纸上谈兵”,必须追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性强的知识更容易学
教育的核心是服务
社会劳动生产分工协作都将核心竞争力,处事能力是个人核心生活竞争资源、供给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是工业生产的核心、军事与经济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核心。那么,什么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呢?
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服务!
教育:以社会成熟的生产、生活经验赋予每个人更好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是利用人类天生具备通过模仿借鉴增长自身适应社会生活的潜质开启每个人自身的智慧潜能,同时以社会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制约束人性的张扬,教育的本质即“承贤启智”、“修人边幅”。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的确,家庭教育就是孩子在家长陪伴下养成与社会相融洽的生活习惯、学校教育就是学上在老师的陪伴下掌握更高效的成长技能、社会教育就是在同伴的陪伴下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建设提供服务。所以,教育工作是心与心相交的服务。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孩子照亮前行之路的红烛、培育艳丽花朵的园丁......这都社会对教育人莫大的褒奖。如果没有老师【包括家长、学校老师在内的一切师长】,那么人类文明智慧将无从传承;如果没有老师,人类或许还在原始丛林“茹毛饮血”;如果没有教育,人类社会或许不会出现流芳百世的语言文字。教育是人类社会生产劳动中唯一一个人以自身言行示范领航另一群人成长、成才、成人的工作,它让每一代人都可以踩着前人已取得智慧成果接力前行。
教育是一个人【包括家长和学校老师】陪伴一群人【孩子们】长大,完成人类文明智慧“传宗接代”。教育所传授的都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所总结的经验结晶,也就是说人类文明的核心是相同的,比如字符、发音、词语、句子是语言的核心;加减乘除运算、尺寸、角度是数学的核心......但是,在教授内容核心相同的情况下,每个老师所能取得的成就却大相径庭,这是为何呢?这就是不同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提供了不同的服务。有的老师以教育辅导好孩子为己任、有的老师仅仅把授课作为一项谋生的职业、老师愿意投入更多精力给学习能力本身就强一些的孩子等,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点滴偏颇都会使受影响的孩子获得完全不同的成长机遇,这就是教育服务“滴水穿石”的力量。
开心时刻信息接收效率更高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育就是阳光,只要阳光合适花朵终会绽放。有人说:“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孩子的老师;没有干不好的活儿,只有不用心干活儿的人。”所以,知识、设施都只是为教育服务的工具,有且仅有交心服务才是教育之根。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