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婺源行
2020年11月12-20日我与家人跟随云天摄影群,乘着旅游大巴开启为期8天黄山&婺源采风行,我们这次出行以摄影人的角度采拍黄山和婺源秋色为主题,一路上风光人文尽收眼底……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五绝三瀑”,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路上遇到网上打卡地,具体叫什么名字我说不清,在宏村镇塔川村附近。

烟雾缭绕美景尽收眼底







塔川历史悠久,古迹众多,风景如画。村前水口林中的香樟.枫香.香榧.鼠李均为四百多年的古树,村中有一“绩余堂”为代表的明清古建筑。

特别是遍布全村的古老乌桕树婀娜多姿,每到秋天,整个塔川是姹紫嫣红,十分美丽。人称塔川是“天人合一的画里乡村”。










世界遗产宏村,建于南宁绍熙年间,到今800余年。古宏村人以聪明的智慧,开《仿生学》之先河,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古水系牛形村落,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宏村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故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称。

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

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鹆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汪氏宗祠

据导游介绍宏村姓汪,没有一个外姓居住村里。









篁岭景区,位于婺源上饶江湾镇东南,篁岭建村于明代中叶,有500多年历史。篁岭梯田叠翠铺绿,村庄聚气巢云,被称为“梯云人家”。

篁岭属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景区由索道空中揽胜、村落天街访古、梯田花海寻芳及乡风民俗拾趣等游览区域组合而成。

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属典型山居村落,是婺源东线的景区之一,距离婺源县城39公里。篁岭旅游并不受季节影响,春天可以观油菜花海、夏天可以戏峡谷溯溪、秋天可以赏古村晒秋、冬天可以品民俗度假。

这里因“晒秋”闻名遐迩, 每年夏秋交替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春晒茶叶、蕨菜,秋晒红辣椒、稻谷等。


















石城是赏花、观红叶的胜地,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乡村。作为赣江的发源地,石城物华天宝,风景秀丽,名胜众多,是“碧水丹山,人文荟萃”之地。特别是秋季,云雾与炊烟中的枫树林和村落美得仿若仙境,如梦如幻,更是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成为石城山坡上一道风景线。

。 前往石城村重点抓拍晨雾、炊烟、日出、红枫、古村落、古民居、田园风光等……
凌晨3:30半出发赶往石城,外面漆黑一片,当我们赶到石城村时天空下起小雨,冒雨穿过村子爬上西部一座几十米高的灵山,这里是最好拍日出的地方,登到山坡时漫山遍野摄影爱好者架起相机支架,披着雨衣等待日出,哇,好家伙,还有比我们来的更早……


菊径村地处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古坦乡,是个典型的山环水绕型,小河成大半圆型,绕村庄将近一周,四周为高山环绕。上了村庄对面的小山坡在半山腰处就见到整个菊径村,一条小溪圆圆地环绕整个小村,小溪与公路的连接是一座座小木桥,整个村子一面靠山,很符合中国的八卦“后山前水”设计。当地人称“脸盆村”,绝对是一个世外桃源。

月亮湾位于紫阳镇往东700M处,到达李坑的半路之间,有一座狭长的小岛。小岛夹在两岸之间,形状犹如一弯月,这就是月亮湾。月亮湾是半路上的一处小景点,因恰如月亮的形态、隔岸徽派民居的典雅、周边秀美的景色相融合。

察关村于唐僖宗时所建,是一座古老的村落。察关水口风景秀丽,以28株古树和秀拱桥为核心的,包括水上“印石浮纱”,“祭酒厅”,古绎道等在内的一个古代园林景观。











漳村位于婺源县思口镇,淳朴而自然。穿过宁静的村子,是一片绿茵茵的河滩,老牛悠闲地啃着青草,鸭子列队从草上经过。草地前面,有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河上架着一座二三百米长的板凳桥。这是婺源现在为数不多的木桥了,河滩面积比较宽广,有点田园味道。有农民挎篮子,或挑担子过桥,甚至推着独轮车,都是不错的田园画面。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1988年瘦西湖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此美篇并非摄影艺术作品,而是旅拍的一篇游记,你可以把它当成旅游指南,我只是带你走进真实的黄山&婺源,也以此篇记录我们一路所见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