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第十二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水气辨析(2)
<伤寒论>水气辨析(2) 2.古代医家之水气 古典医籍中,多有提及水气,然意义亦有不同.<素问·评热病论>"诸有水气者,微肿见于目下也"意指水肿; < ...
-
伤寒论第273条
伤寒论第273条
-
伤寒论的前世今生(一)
林亿与广义伤寒论 伤寒有一道分水岭,大宋朝!汉唐伤寒是狭义伤寒为主,兼有广义伤寒,宋真宗朝林亿校书以后的宋本伤寒是纯粹的广义伤寒. 唐朝孙思邈真人晚年辑录了一本<伤寒论>,人称唐本伤寒,条 ...
-
伤寒论治感冒错了?伤寒包括病毒传染吗?
有人说,感冒是病毒传染,伤寒论的"伤风"."伤寒"错了,治感冒搞错了. 谈谈自己的看法. 1.伤寒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以上提到的只是狭义 的伤寒,广义的伤寒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0)
伤寒论第83条辨: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原文解释:病人咽喉干燥的时候,不可以用辛温发汗的方法. 咽喉在<黄帝内经>里面,是三阴之会.我们人体有三阴,太阴,少阴,厥阴.病人咽喉干燥,代表阴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草味辛半夏: 风寒外袭无汗喘,痰饮内停苔白滑.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 ...
-
有关化痰、祛痰、消痰的区别,你能区分吗?
视频链接:https://weibo.com/6238595685/Hq2zIjbLt 今天给大家讲解下化痰.祛痰.消痰之间的区别.说到这些术语,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痰"这么个病理产 ...
-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症治(十)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症治(十)
-
陈慎吾讲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 172.饮之类别有四 [原文]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173.四饮证辨 [原文]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日: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 ...
-
周末分享: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25)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第十三·下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25) 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第十三·下 [原文]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注释]水为阴邪,易伤阳气.人身之阳,心之所主.心下有支饮,邪水侵犯心 ...
-
周末分享: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24)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第十三·中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24) 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第十三·中 王东海 [原文]水在心,心下坚,筑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 ...
-
周末分享: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23)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第十三·上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23) 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第十三·上 王东海 [原文]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里虚,脉偏 ...
-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十二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十二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 ...
-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原文朗诵 解读】
第十二篇: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灵兰·用耳朵学中医>白云出岫诵读 正文: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 ...
-
周末分享: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22)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并治第十二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22)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并治第十二 王东海 [原文]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注释]寸口者,在论惊悸条中,是专指左寸之心.动者,脉在 ...
-
陈慎吾讲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 385.热入血室之一 [原文]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讲义] 本节解见<伤寒论&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