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讲义:辨厥阴病脉证治法(16)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281-397)

    二八一:若已吐.下.发汗.温针,「柴胡汤证」罢者,此为观其坏脉病证: ,以法救之. 本来是柴胡汤证,结果被吐.下.发汗.温针,就没有柴胡汤证了此为坏病: , 此为庸医误诊,造成病情传变,看他到什么阶段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三)

    阳明病有经证和腑证之分.经证者,热在神经血液二系,肠胃未结实.经证以白虎 汤为主方,腑证者,病在肠已结实,以承气汤为主剂. 太阳中风,喝了桂枝汤以后,出了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喝了很多的水 ...

  • ​倪海厦《伤寒论》一四七 大陷胸汤

    倪海厦<伤寒论>一四七:烦躁到晚上睡不着,眼睛都闭不起来,这都是癌证末期了 一四七:「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烦躁者,就是胸阳脱了,阳离开身体的时候,阴阳相隔,阳在头上面,阴一直在下 ...

  • 经方:炙甘草汤(心动悸,脉结代)

    炙甘草汤 [原文]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二两(去皮)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斤(去心) 麻子仁半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九味,以清酒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五)

    麻黄汤的病人不会烦躁,但是病人会恶寒怕冷,一个星期或者过了十天以后,这个麻黄汤证就有可能往深的地方进,病邪进入到里而化热,所以就会有外寒里热的症状.里热就会伤到肺的津液,当肺很热的时候,最容易转化成肺 ...

  • 【每天学伤寒】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病反入里,则作『痞』

    昨天 一六六: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病反入里,则作『痞』,按之则自濡,但『气痞』耳. 浮就是病在表,紧就是寒,就是表有寒,按伤寒的法则,应该是先发表再攻里,结果先攻下,造成病反而入里,『痞』证就出现了,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0)

    伤寒论第76条辨"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这大多是发汗发太过了,所以喝水少少与之就好了:喝太多了,胃没有办法把水消化掉:水会停在中焦,肺气就没有办法下降.正常的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一)

    有阳明证,不吐不下,心烦,为什么不吐不下呢?因为胃肠里的津液不够了,胃里没有津液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胃气不和,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就停在了胃和十二指肠这个地方(见下图),食物搅碎以后,本来是要顺着津液从十二 ...

  • 132-135(太阳篇下)

    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篇  132.太阳病误吐伤中胃冷的变证 <上篇>.<中篇>呢,基本上,原则是发表,然后再攻里,还有发表尽量要用药,不要用其他的方式哈.不要自己去想出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二)

    当病进入阳明以后,就是进入肠胃了,有可能病人会有下利,或者是恶心,呕吐,或者是便秘,这个时候,如果病人还有一点点汗出,不恶寒,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攻下. 张仲景的意思就是说,只要病人还有表证,都不可以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