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宁海人的京城情结

(0)

相关推荐

  • 蒋孝严先生印象

    也许是出于仰慕或者好奇,在此次海峡两岸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活动开幕式上,我把照相机镜头更多的对向了蒋孝严先生. 蒋孝严先生是中国国民党荣誉副主席,曾经担任台"行政院副院长".& ...

  • 大明世袭勋臣之家——丰城侯

    朱棣即位后,曾两次封赏靖难功臣,李彬为第二批受封的功臣之一. 李彬在永乐年间曾追随张辅平定安南(此次行动虽然有功,但被认为临敌迟缓,不加封,只加禄五百石):永乐十五年,李彬受命佩征夷将军印镇守交阯(即 ...

  • 民俗风情丨六月初三送寒衣

    六月初三送寒衣 文/叶柱 农历六月初三孟姜女为丈夫万喜良送寒衣."孟姜女"是我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在我国民间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宁海不仅流行" ...

  • 此人先背叛建文帝,再反叛明成祖,结局凄惨

    永乐十四年的一天,朱棣突然接到蜀王朱椿的上奏,上奏说谷王朱橞宣称建文帝藏在他的府邸,即将谋反.朱棣闻讯大惊,立即派人持诏书招谷王入朝. 谷王朱橞是朱元璋的第十九个儿子,他的母亲是郭子兴的女儿郭惠妃,他 ...

  • 战“疫”,为南京守门!

    随着春运返程高峰的来临,疫情的防控压力更大.在支援武汉抗击新冠病毒的同时,南京也在做好自身防护,在宁洛高速浦口.宁马高速和溧马高速江宁等高速路上设立交通公安卫生联合防疫查控点,不漏一车,对所有乘车人全 ...

  • 应可军 | 宁海人的故乡情

    宁海人的故乡情 文/应可军 故乡,人意山光.杏林春暖,很想在有杏花的日子回故乡,穿过仄仄的小巷,拂手矮墙,找寻岁月的沉香,翻开一页页白羽般的过往,织成流年最美的篇张,最好是微雨含春,更有杏花飘过矮墙. ...

  • 应可军 | 宁海人的硬气故事(外一篇)

    宁海人的硬气故事 ◎应可军 宁海人总说"硬来硬到底,麦来不吃米."真的,宁海人在小麦上场后就开始磨麦虫,馏麦馏,做麦僵吃,不大去注重吃米食.所以宁海麦粉之类食品花样蛮多.如麦糕麦饼 ...

  • 应可军 | 宁海灯史

    宁海灯史 文/应可军 在我未得病前,总往农村跑,碰到不少宁海乡土者,不知怎么回事,他们收集了不少农村老物品.总想建立乡愁展览馆.非常惭愧,我没有为她们提供较好或系统的文字稿.这几天,忽然想到写点文字, ...

  • 应可军 |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FLO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文/应可军 史载: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途经蔡国被围绝粮几乎致死.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陈国亲吴派害怕孔子辅佐楚昭王楚国更强大,便派说兵胁迫孔子改道,不让孔子去楚国.孔子在蔡国 ...

  • 应可军 | 宁海照相史话

    宁海照相史话 文/应可军 我们这玩地方文献的群体,对老照片的喜爱是难以言表的,可惜存世的老照片实在太少了.老照片作为一个建筑.一个人一段时期的特定影像记录,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特点,就算发展到今天 ...

  • 应可军 | 宁海棋文化

    宁海棋文化 文/应可军 可能你也经历过,童年,隨意在石板地用瓦爿块或粉笔画一个空心十字架,或在树下泥地用树枝划一个空心十字架,双方各拣选果核或小石子,就可布阵作战,金木水火土.棋逢对手,就可博弈各一个 ...

  • 应可军 | 宁海青云观(外二篇)

    宁海青云观 ----文/应可军----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 ...

  • 应可军 | 宁海育婴堂

    宁海育婴堂 文/应可军 育婴堂,宁海人俗称养育堂.育婴堂是收养弃婴的育婴组织,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育婴堂收养并救活了许多弃婴,其设立实为一桩善举.中国早有这方面的善举传统,如贫儿院.育婴堂等等,佛教中也 ...

  • 应可军 | 宁海古松漫谈

    宁海古松漫谈 文/应可军 陈毅总司令早就在诗中写出了松树的性格,他的名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就可以表现出松树那一种坚强的.勇敢的性格.所以,我便喜欢上了松树.这种情结来自于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