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14):沁入肌理专打眼 巧用蚀料仿红山

(0)

相关推荐

  • 第五百二十六篇  红山文化玉质的颜色

    X 对于收藏者来说,玉器的颜色是最容易区分的,红山文化玉器的颜色与其仿品的颜色更是有着明显的差别.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岫岩玉以绿色为普遍,往往还杂有红.黄.白.青.蓝.紫色和墨绿.淡黄.乳白色.它 ...

  • 第五百四十九篇  文博专家邵国田

    X 上图为首都博物馆展品. 2007年3月24日,赤峰市文博专家.敖汉旗博物馆馆长邵国田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一位收藏爱好者的家里发现了两件废弃玉料藏品:一件是有着明显切割痕迹的碧玉料,发现于红山玉龙的故乡 ...

  • 俏色,籽玉雕件的靓仔

    <今相玉>第2585期 玉料中所含色彩的形状与体积是自然形成的,既不定型,又无规律,尤其是俏色玉料的运用,遵循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 .当破则破 一块玉料上的颜色种类较多,而又能用的合适显 ...

  • 古玉鉴定:看看什么是“一眼假”!

    近日不断接到藏友交流,发来一组古玉图片,许多无法用一句话概括,只能说'不看好'或'一眼假'等:但如此交流藏友并不能有所获益,在征求一位藏友的同意后,以其收藏的古玉作为分析对象,说说为什么是'一眼假': ...

  • 第1272篇  红山文化玉器

    X 岫岩玉籽料(河磨玉). 岫岩玉山料. 红山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郊的红山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期北方史前文化的代表,距今约5000至6500年,主要分布在北方西拉木伦河,西辽河 ...

  • 古玉识趣(14):沁入肌理专打眼,巧用蚀料仿红山

    一夫之 一件<红山美沁>的玉枭(图1),赢得了一片捧扬,收藏者当然也美意尽收,美沁醉人人自醉,醉卧红山六千年啦. 图1-1 图1-2 慢慢赏来-- 此枭鸟裂遍全身(图2),所谓十玉九裂,都 ...

  • 古玉识趣(23):打眼往事记

    刚看了几本书浏览过几篇文章就以为"懂"古玉了,跃跃欲试,有些时候还一套一套地"认证"真仿,这样的经历可能玩玉的人大多有过.哪知古玉文化博大精深,俗称" ...

  • UC头条:古玉识趣(112): 毋需件件细答问 系列里面述原因

    兴趣所致随缘而发的<古玉学步>似乎成了不是系列的系列,本条评贴的原则是"遇真必赏,见仿不评",加之大量的跟帖很难有时间一一读到,不置评或者漏评也就在所难免了. 至于或有 ...

  • 古玉识趣(111):真古处处无疑问 疑点一现要谨慎

    对<古玉界的耍猴>的注释 <古玉界的耍猴>(参见<古玉拾粹(18):无题>)有感而发后,偶有藏友询疑点所在?略述如下,以为注释. 赏玩,细节决定一切. 辨识,只看藏 ...

  • 古玉识趣(109):一眼见仿为那般 纹饰布局多破绽

    "汉代龙凤呈祥纹璧"辨仿看点 对于大量评贴,遇真必赏--未读到的除外.见仿不评--请予评辨的除外. 翻阅<古玉学步(185):战汉玉剑具浅浮雕兽形纹饰的演进>评贴,一件 ...

  • 古玉识趣(108):威风凛凛红山鹰 真章处处见特征

    一件红山玉鹰的见真看点举例 玉鹰为古玉比较多见的题材,只是假仿遍地一真难求. 红山玉鹰的形制比较简明古朴,所以几乎有海量玉鹰可供把玩,但是真仿之间的判断则全靠细节考量的功夫了. 一件形制常见的玉鹰(图 ...

  • 古玉识趣(107):风蚀沧桑良渚琮 巧用蚀料作仿工

    --瞠目结舌的仿良渚工艺举例(2) 沧桑毕现良渚玉琮(图1): 图1-1 图1-2 难不讶异非常,惊叹人世沧桑.天然风蚀毋庸置疑,但是否真古到代依然需要一番考辨. 都整成这样了,难道还有疑问?那是当然 ...

  • 古玉识趣(106):瓷看底部玉看皮 表皮里皮分端倪

    --风化沁蚀料仿齐家文化的皮上辨识点 多色瑕纹是齐家文化玉器的一大特色(参见<古玉学步(195):多色瑕纹斑斓花联璧特色现齐家>). 漂亮的多色瑕纹.自然的绺裂沁蚀(图1): 图1 由于多 ...

  • 古玉识趣(105):玩界渐近摸浑水 高拍频频藏李鬼

    --仿古玉频现混入高端拍卖"做头"现象 假仿遍地.一真难求. 假仿不仅仅遍布在地摊,即使国际高端大拍都频现假仿的身影,并且大拍藏李鬼的现象愈演愈烈,从形单影只到批量登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