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中山水 尽善尽美

盆中山水  尽善尽美

——走进郭少波先生的山水盆景世界

原创:陈冠宏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图01:四十二米山水长卷《富春山居图》,石料:沙积石,创作时间:2016年9月

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半岛,山海相连,风光旖旎,景色宜人。不同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市区,这里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海风轻拂,空气清新,一派安静祥和的气氛。

郭少波先生的盆景工作室就隐逸于此。

2019年7月下旬的一天,我慕名而往,专程登门拜访了郭先生。辽阔大院之内,绿树掩映之下,鸟啭虫鸣,远离尘嚣,空气中又间或飘出一股海的味道。这里能让人静心,分明是盆景人难得的研习修行,精进技艺之所。

郭少波先生正值壮年,身材魁梧,健康结实,面容憨厚,目光炯炯,头发泛白,皮肤黝黑,双手粗糙起茧,一看就是一位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实战派盆景作家。他从事盆景园艺工作三十余年,干活踏实勤勉,头脑聪慧灵光,善于总结提升,行知合一。他主攻山水盆景创作,现供职于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专职从事山水盆景的创作研发。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散文、山水园林,自晋以降,国人有着浓厚的山水情节。“智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游山玩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郭先生的家乡在山清水秀的湖北天门,“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诗情画意,从小便深深镌刻在郭先生的脑海里。“惟楚有才”,家乡老一辈盆景工匠的言传身教,更让郭先生坚定地走上了盆景艺术之路。

盆景是一门“缩小的艺术”。将名山大川缩制于盆盎之中,“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山水盆景,是对盆景艺术“以小见大,缩龙成寸”的最好诠释。山水盆景也因其“尺幅千里,山水相依,诗情画意,意境深远”,被当之无愧地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图02:《渔歌唱晚》,盆长:35厘米,石料:英石,创作时间:2017年

巨榕遮荫,清风为伴,上见青天,下着厚土,郭少波的盆景工作室很接地气。场地东部为半成品区,东南部为毛石原料区,中部为切割工作台,西部和北部靠入口的地方,陈列着几十盆完成品,以中小型作品为主。工作室的核心区域覆盖拱棚,遮荫挡雨,虽略显简陋,但也算舒适。工作起来,一台黑色的大功率风扇甚是给力。

此外,在位于深圳市东湖公园的盆景世界里,也陈列着十几盆由郭先生创作的花瓶、树石和山水盆景。这些都是近五、六年来的创作成果,笔者随后亦前往欣赏。

纵观这些作品,因石布局,因材施艺,人作天工,相得益彰,自然和谐,了无匠气。远观其势,近察其理,手法细腻,生动传神,千姿百态,造型各异,可谓盆盆精彩,观之可人!

静心欣赏郭先生的山水盆景作品,用心聆听其背后的创作故事,我得出以下几点收获和感受:

一:主从得当,构图优美,大势得法,小处到位。

“大、中、小、尖、细,峰、峦、岭、坡、矶”,诸元配合得当,和谐自然,观感优美,石料组合天衣无缝,令人叫绝。郭先生的作品师法自然,源于真实,结构合理,匠心独运。山水景观之峰峦叠嶂、洞穴平坎、沟壑溪流、深谷幽涧,微缩再现于一盆之中,再饰以青苔细草,亭榭小舟,一组山水景观便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倘若辅以设备,喷淋细雨甘露,呈现山环水绕,水雾流淌之态,这山水景观便注入了活的灵魂,如真山真水般,令人心旷神怡!

二:山石为主,余皆为辅,主题突出,比例协调。

常见的树石盆景,多给人“树大石小”的印象,比例不好把握。在山水盆景中,若植树比例不当,配件大小不妥,同样存在比例失调、山体矮小的缺憾,被行家视为大忌。

郭先生十分重视元素间比例的把握。在中小型山水盆景中,多采用青苔铺于沟谷,偶尔在适当的位置配以小叶冷水花,几抹绿色,些许青翠,不争不抢,却平添了无限生机。他选用的石湾陶瓷公仔配件,也是小而精致,比例得当,恰到好处。他曾经用一厘米左右的青田石,精雕出小帆船,船头立人,船篷橹槁,具体而微,最小者仅四五毫米。每雕刻一只,都要花上半天功夫。郭先生作品选用的铅质小亭,小者不到一厘米高,都是他十几年前购买的存货。随着一批老艺人的作古,类似的东西在现在的市场上早已难觅踪迹了。

比例得当,以小见大,画论中“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尺度概念,在郭先生的作品里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峰峦叠嶂,元素丰富,沟壑肌理,细腻多情。

郭先生创作的每一个作品都力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画面唯美,要素和谐,拿捏精准,了无遗憾!他的作品以中小型为主,而小尺度的作品更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胸怀千万里,心思细如丝。

正如他的堂号“藏秀石”那样,他的作品整体风格为“低调内敛,细腻秀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没想到七尺壮汉干起活来竟心细如发!

四:立体三维,多面可赏

郭先生的山水盆景作品追求多方位可观,180度无死角。仰视、平视、俯瞰、侧观,位移景异,皆显其妙。他的小型作品,可五指擎举,旋腕观赏,角度不同,景色各异,均完美无缺,功力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

五:灰黑色调,文气十足,内敛含蓄,淡雅苍古,粘合隐蔽,浑然天成。

郭先生的作品所用石料多以英石为主。作为古典“四大名石”的英石,其石皮苍老,肌理最具画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石选石,对石料理解精准,运用正确,是作品成功的前提。郭先生经常亲赴产地,精挑细选,小心运输,以确保原料优质。

一个作品的选材,往往要过手很多石料,才能凑成令人满意的组合。有时一块石料,仅裁切选用其中的一小部分,余则丢弃,可谓“废石三千”,郭先生精益求精之创作态度,略见一斑。

他崇尚天然,力求展现石料的原皮原味,山石组合手法细腻,石皮皱褶和谐统一,成型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整个作品老皮完整,浑然天成,几乎看不出人工粘合的痕迹。石料色彩如此调和,据说他有秘方绝技。

六:心态平和,耐心细致,慢工出细活,求质不求量。

英石属于硬石类材料,不像沙积石等软石类材料那样,可以人工雕琢改形,以达到预期的创作效果。做硬石类山水盆景,称心如意的石料往往可遇不可求。有时候一个作品的大势已出,就差一两块石头,或许要等好久才能遇到。

在半成品区,我看到好几盆这样的半拉子作品,留有空挡,“虚席以待”,给人无限遐想。谁能补位,则慢慢等待,宁缺毋滥。

有时候巧遇一块表现出色的石头,呈现超出预期的效果,会让人欣喜若狂,兴奋不已。这是创作者难得的快乐!

一件好作品,虽说是“七分天工、三分人工”,但创作中的构思和对石料的巧妙运用,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致胜关键。

郭先生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秉性,浸淫日久、厚积薄发的年功,使得他的作品细腻完美,技法老道,风格明显区别于“商品盆景”和“大路货”。

▲图03:与名家进行作品探讨推敲,精益求精

七:盆妻石子,用心投入,不走老路,力主创新。

北宋高士林逋“梅妻鹤子”的文化典故广为流传,而郭先生醉心于他的山水盆景世界,深情投入,心无旁骛,堪称“盆妻石子”。

郭先生对待盆景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将他的情感和追求全部融合在里面。汉白玉浅盆是他亲自画图纸,找四川厂家定制的;石头是他亲赴产地淘的。每件作品都是呕心沥血,精雕细琢。

遍观他的几十盆作品,皆因材施艺,样式各异,避免程式化,不走重复路。他自己坦言,“创新”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创作压力,这一盆和那一盆不一样,这个月的和上个月的不一样,突破提高,谈何容易?

随着技艺的精进,自己的眼光也在不断变化,“欣赏水平有多高,技艺才能走多远”,只有不断地追求完美,才能发现以前的不足和技术的短板。

郭先生认为:作为盆景作家,做到优秀需要极高的综合素养,必须牢记不断地自我修正,自我否定和自我重塑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要贯穿盆景作家的一生。

▲图04:2019年8月,广东省盆协专家组现场预审郭少波的参赛作品,右一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谢克英,左一为郭少波

郭少波先生是一位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盆景艺术的创作实践者。

天道酬勤。三十多年的热爱与创作实践,使郭少波先生的盆景作品硕果累累,质量上乘,深受业内好评。不少作品获奖或被中国园林博物馆等盆景专业机构收藏。

其实,低调朴实的郭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者,“踏踏实实做事”是他的人生信条。适时拿出自己的作品与同行竞技,则是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奖项乃身外之物,他并不看重。

▲图05:《望夫石》,盆长:35厘米,石料:英石,创作时间:2019年

▲图06:《山川锦绣》,盆长:40厘米,石料:英石,创作时间:2019年

▲图07:郭少波在精心创作小型山水盆景,2019年7月摄

我是一名建筑师,常年从事建筑设计实践及其理论研究。艺术是相通的,多年的专业熏陶,让我醉心于盆景赏石艺术,繁忙之余,了作小憩,身体力行,乐此不疲。品读郭少波先生的山水盆景作品,使我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深深地被其艺术魅力所折服!

▲图08:郭少波先生堂号《藏秀石》

▲图09:郭少波山水盆景组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作时间:2019年

盆景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工匠精神是盆景技艺再攀高峰的基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是我们这一代盆景人的历史使命。

在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引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盆景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相信中国的山水盆景艺术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9.08.09

陈冠宏作于龙湖草堂

作者简介:陈冠宏,男,建筑学硕士,现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专业主任,深职院盆景创作实训室创始人及负责人。07年以来,主业之外,致力于研究和推广盆景赏石文化,在高校开设有《盆景艺术欣赏》、《观赏石》等文化素质通识课程。浸淫多年,身体力行,遐思迩想,偶有所得。拙笔成文,以期与同好们交流探讨。

后  记:

本文写于2019年8月9日,因平日事务繁忙,成文之后,一直存于电脑,压于“箱底”,几乎忘却。适逢暑期,今日得宽馀,整理电脑时,偶见此文,如他乡遇故知,倍感亲切。时隔两年,再读一遍,往事历历在目,回忆满满。

今儿略加修改,拿出来发表,虽属剩饭再热,也算情真意切。

时光荏苒,惟山水美景永存,人间友谊长青!

2021.08.19

陈冠宏补记于深职院厚德楼

岭南盆景公众号编辑,转载须授权并注明出处。

ID: lnpjsj

(0)

相关推荐

  • 树石组合的类型及方法

    作者:张志刚 树石盆景是树木和山石自然而巧妙融合的构成形式,结合的类型和方法有很多种.在构成上,虽然也会有以树木为主或以山石为主的现象,但是树木和山石在作品的结构比例中,双方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可 ...

  • 盆中风景展山水 案上艺术源自然

    两岸情深(真柏.龟纹石) 盆景: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 ...

  • 《美图欣赏》(盆景艺术)盆中风景展山水案上艺术源自然

    两岸情深(真柏.龟纹石) 盆景: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 ...

  • 大气磅礴!中国好山水,尽在一盆中!

    中国山水千姿百态,有着自然与人文的两大特点,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文化.中国山水文化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从以山水为载体的形态来说,又可分为山文化和水文化. 作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结晶,在物态形式上往往以 ...

  • 中国好山水,尽在一盆中!

    查看盆景种植技巧 中国山水千姿百态,有着自然与人文的两大特点,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文化.中国山水文化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从以山水为载体的形态来说,又可分为山文化和水文化. 作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结晶, ...

  • 兰花植料表层易干,盆中尚湿怎么补水?这篇文章给你解答

    文/雨中飘雪 经常会听到有兰友询问说:"兰盆植料上干下湿怎么浇水?"其实,以我多年养兰的观察情况来看,在阳台上养兰花,兰盆植料并不都是"上干下湿"的,而大多却是 ...

  • 【河南丨平顶山】雨中山水丨再写立夏

    再写立夏 文/雨中山水(河南平顶山) 春走夏来,时令递替 本来很平常很平常 可我写诗的朋友 用极其夸张的语气抒情 满腔惜春怜香的情感: 别江南过中原,只差登高 奋臂疾呼了 想想也是-- 夏天能把阳光种 ...

  • 宁砥中山水/人物国画作品20幅

    笔墨丹青新视角2019-06-08 05:53:53

  • 十二花田 ‖ 刘军 ‖ 墨中山水自流觞

    花 田 刘军 [排律]登黄鹤楼 碧水长江冠绝秀,生姿仰止遏春秋. 廊前堆渚迷嘉客,足下横波浣旅愁. 抱翠鸣弦空叠嶂,扶矶闻笛满怀幽. 蛇山之顶藏灵韵,麟阁丛中被彩裘. 飞角八宫黄鹤舞,重檐九脊赤龙浮. ...

  • 借此盆中物,聊以慰风尘!

    前言 如何向多肉植物百科投稿: 方式1: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进入提交表单(或公众号下回复"投稿"二字) 方式2:word或者美篇编辑后附上相关信息发邮箱:tougao@duor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