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遗址1:赅春园、味闲斋

    颐和园的后山有好多清漪园时的建筑群,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始终没再重建,一直荒废至今。赅春园、味闲斋遗址位于竹板亭对面(从北宫门穿过后溪河后右拐,沿御道行200米)。
 


  


赅春园、味闲斋平面图


  


赅春园西北角

 


赅春园院墙东北角

 


赅春园的宫门

 


进宫门后登高向南可以进入蕴真赏惬、竹籞、清可轩、香岩室、留云阁。

  


进入赅春园宫门后,登对面八字石台阶往上即是蕴真赏惬。

 

东西院墙的院门

 


八字石台阶

 


赅春园园内三米多高、垒砌精巧的虎皮石台上,建有“蕴真赏惬”殿。

 


    蕴真赏惬大殿坐南面北,建筑为三间,清漪园时,殿内安设紫檀五屏宝座,供皇帝游园时休息。从殿前檐廊沿两边的爬山廊东可到敞厅竹籞,西可达钟亭。竹籞是一座竹制的小巧敞厅,敞厅内原陈设梅兰竹三屏文塌。

  


    从石台上再沿陡峭的石阶拾级而上,是赅春园中最为著名的建筑“清可轩”。一块突兀的巨石前建起的“清可轩”,以天然岩石为后墙,殿顶的后檐椽部分残存还嵌在岩石缝中。

  
   赅春园的主体建筑清可轩,矗立在万寿山后山西部的半山腰处,屋宇的后半部分嵌入天然岩石中,建筑曾为乾隆皇帝的一处书房,它的别具匠心之处按乾隆皇帝御制诗中所说是“山阴一片石,覆以三间屋。”大殿利用万寿山后山飞起的山岩搭建出一座奇特的宫缩殿,将皇家建筑的飞梁画栋与陡峭山石的古朴自然结合成一体,山屋相融,虚实难辨,创造出“屋包山”和“山包屋”的艺术效果。


    从今日遗存的建筑基址上,依然能看到当年瑰丽的模样,轩室由巨大山石围合成的后檐墙,皴皱如云,依然如故。

清可轩的岩壁上,镌刻着乾隆御题的'清可轩’轩额。
  


  


    崖壁间还镌刻着“方外游”、“诗态”、“烟霞润色”、“苍崖半入云涛堆”等摩崖石刻,并雕有大量诗文。

  


  


     清可轩西面山岩拐角处,有一西向天然岩洞,名为“香岩室”。香岩室洞内曾供奉石观音像,岩壁上雕有大量诗文题刻,多数字迹已经模糊,难以辨认。

  


     香岩室的岩洞,洞门西向,洞内有许多乾隆皇帝御题的诗刻,从其所居的环境可以看出这是一座“静室岩依窟,窈深取自然”的山洞。

  


    这是桃花沟,它从赅春园、味闲斋中间穿过,桃花沟洞的上方就是赅春园的钟亭,桃花沟西边是味閑斋,东边是赅春园。


   

    味闲斋是乾隆皇帝的书斋,味闲斋坐南朝北,面阔五间,前接抱厦三间,东山墙有净房一间,乾隆皇帝吟咏此处的诗句中提到:“山西转山北,书馆必经由。聊以片时憩,几曾半日留。”不管从这座庭院的名称还是从乾隆皇帝的诗句中,可以推断这里应该是一所书斋。根据清宫陈设档案记载,建筑内的陈设也是按照书房的格局布置,摆放着各类图书、册页,非常符合乾隆皇帝诗中所谓“书斋、书馆”的氛围。虽然这个书斋环境幽雅,但是乾隆皇帝却很少真正的在此闲坐,他在诗中多次感慨:“每到未能坐逾刻,却因无逸忆其间。”、“每至山斋咏未闲,偷闲少坐片时还。”
  


味闲斋

 


味闲斋宫门

 


味闲斋院墙东北角

 


味闲斋内西院墙

 


围栏的左侧是通往赅春园游廊地基

 


    从院子里遗留的地基圆形柱墩数量,可知味闲斋是面阔五间,因东西一排六个石墩。而最前排却是四个柱墩,说明有中间三间前出抱厦。

  
    味闲斋后面山岩上曾建有“留云阁”,留云阁是一座面阔两间的空中楼阁,阁的后檐柱倚着壁立万韧的山峰,前檐柱基在陡峭的山坡上用大木支撑,好似悬挂在半空中的高阁。这座“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精致悬阁仿照南京永济寺内的建筑所修。
 


     留云阁前临崖后靠岩地形狭窄,利用岩壁作后墙,巧建殿舍。现在两旁尚有砖砌后墙残存。


山岩上刻有:“留云”两个大字。

  


    “留云”两个大字下面的岩石间,雕着一尊高不盈尺的释迦牟尼佛像,四周围十八罗汉群像围绕。据说这些佛像是清漪园的石雕珍品。


造像虽然多数残破不堪,但仍反映了乾隆时期古朴精湛的石雕水平。

 


 


 


悦欣庄:在味闲斋西边,慈禧太后游览休息的地方,是一处独立的小院。

(0)

相关推荐

  • 园林典范民族之殇

    圆明园毗邻颐和园,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它坐落于北京西北郊,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始建,并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任皇帝督造,历经 150 余年建成的,占地面积五千 ...

  • 喜仁龙:镜头下的圆明园旧影

    清代的三位伟大的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并不满足于他们从以前朝代继承下来并经过重建的北京城墙内的那些不同的宫殿住宅,他们还在城外建造了一些全新的宫殿,或者说是准备作为夏季疗养之地的宫苑.明朝皇帝最主要 ...

  • 圆明园公布365张老照片,乾隆造像老照片首次发现

    2021年2月24日上午,圆明园管理处在正觉寺最上楼举办圆明园老照片发布会,现场发布的大多数照片为首次向公众展示,其中拍摄于1920年代的正觉寺文殊亭内文殊菩萨全身照片也为首次发现并面向游客展出,展期 ...

  • 为了建造这所皇家园林,乾隆不惜打脸,如今才懂园中的美

    在北京有这么一处园林,他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并且被评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可能有的朋友已经猜到了,它就是著名的颐和园. 众所周知,清朝的皇帝们是出了名的喜欢园林.北京现存的皇家 ...

  • 五一北京行(5)皇宫园林

    第五篇 皇宫园林 在欧洲历史悠久的城市旅游,"宫保鸡丁"是常项.别笑,这不是菜名,而是"宫堡基厅"的谐音,也就是皇宫.城堡.基督教堂(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等 ...

  • 北京三山五园中畅春园的遗址上修建了起一座免费公园,尤爱深秋这片金黄 | 海淀公园拍照记

    今日签到:序号134 2020年11月3日,星期二,北京 雾霾指数:21,绿色 [心尧爱北京] 今天想写的这个公园儿,依旧是不那么有名儿. 它不在游客来京必去打卡的名单上, 也不在北京赏秋必游的几大公 ...

  • 青团,难以忘怀的春之味

    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情.勤俭坚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

  • 北京颐和园谐趣园的范本 ——寄畅园​

    康熙六次南巡留下的御书石匾额 锡山.惠山.惠山寺皆被借景入园 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围绕,曲池"锦汇漪"为园中精华 [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   ] 北京颐和园 ...

  • 清金子征(金建)《摹宋人春园琵琶图》、《纨扇仕女》

    (2021-05-16 20:16:49) 转载▼标签: 绘画艺术文化图片书法分类: 中国古今名家名画 清 金子征 摹宋人春园琵琶图 款识:甲辰小春模宋人本,红鹅子征.注:天津市文物公司旧藏.金建传世 ...

  • 芦笋,春之味。

    ▲點擊音頻聆聽音乐 食物因节而异,食客因鲜而寻. 春日的美食中,除了竹笋.韭菜.荠菜.香椿.茼蒿之外,不得不提的一种植物,那就是芦笋. 我的老家平潭,是大陆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对面就是台湾新竹.上世 ...

  • “三山五园”之首畅春园的兴衰有残酷也有温情

     光绪年间绘制的<三山五园及外三营地图>,上图为畅春园与西花园.  恩佑寺山门   恩慕寺山门 春回大地,风景一片秀美.不少人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到西山,踏青游玩,一赏春光.而西山一带,青 ...

  • 【赣雩文艺】作者:璩向东《吃出山野春之味》总第894期③2021年第100期③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吃出山野春之味 作者:璩向东 雷声隆,春风起,浩天洒细雨.杨柳拂堤草色青,绿染江南地.水菊.荠菜.香椿.野生水芹.蒲公英.马头兰.山间竹笋等各种野菜在春令中相继登场. ...

  • 蚕豆,只要简单的葱油蒜香,便是一盘充满诱惑的春之味

    图文原创/寸草天心·天心草 春来万物复苏,郁郁葱葱的满绿是春天旺盛的生命力. 蚕豆在这时候以春天的姿态登上了人们的餐桌,预示着,春天的味道,离不开绿色的植物. 我今天要来做这道最为简单的菜,葱蒜油润蚕 ...

  • 【今日三线】(四川绵阳)三线建设遗址126文化创意产业园

    〓 (四川绵阳)三线建设遗址126文化创意产业园 〓    2019年10月11日应绵阳126文化创意产业园徐冰总经理邀请,以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兼三线建设遗址与旅游开发部部长何民权和重庆三橙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