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县志》中有关城隍庙的记载
相关推荐
-
第八回 纂修县志朱邹二人执笔 革除冒籍东西两县呈文
第八回 纂修县志朱邹二人执笔 革除冒籍东西两县呈文 南江古韵(来自网络) 话说林致礼知县在开凿东.西圳和开通西山大路后,觉得自己在文化建设方面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必须在这方面下些工夫才行.于是在东门外 ...
-
读《廖氏武威郡族谱》札记(十)‖廖曰敬曾迎养母亲于山东
廖曰敬曾迎养母亲于山东 廖曰敬文魁匾 廖曰敬是西宁官井头廖氏四世祖廖灿云的长子. 廖灿云生有四子一女,长子曰敬,字存之,号缉堂.乾隆戊子(1768年)科举人,后来通过大挑任用为知县,分派到山东,先后代 ...
-
「儒林街」缪家大屋与缪氏家族
缪家大屋与缪氏家族 在芜湖古城花街中段,曾经有过一座外表貌不扬,却极富文化内涵的古建筑,人们称之为"缪家大屋". 据相关资料记载,缪家大屋坐东朝西,原本是四进二层楼房,每进二楼皆以 ...
-
汤溪城隍庙
风雨中的信仰 --汤溪城隍庙的历史 原创 林乐慧 城隍神--中国古老的民间俗神和古代城市的守护神,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作为传统的民间信仰,它蕴藏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并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从神圣走向世俗 ...
-
城郭记忆----武昌城墙砖拾品录(明朝系列)
武昌城的由来 武昌城古称夏口城,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伴随着各朝各代变化,其间城郭兴衰多变,城名历经夏口城.郢州城.鄂州城,最终为现今的武昌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 ...
-
同治《江夏县志》兵事纪略文摘录
--(咸丰)四年正月,贼由江南上犯,总督吴公文镕[1],督师迎拒于黄州,兵次堵城,大风雪,公督战急,兵溃,公死之,文武弁员多从死者.按察使唐公树义[2],督水师驻江上,巡抚崇纶[3]夺其军,唐公赴水死 ...
-
《吕氏春秋》中也曾经有记载:“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这句古文中蕴含的道理,也是合作团结与共赢的道理
<吕氏春秋>中也曾经有记载:"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这句古文中蕴含的道理,也是合作团结与共赢的道理.我们中国人不管是在自身发展上,还是在与其他国家的交涉上,都 ...
-
《山海经》中,帝俊可能是出现的次数较多的天帝,关于他的记载共十六条。但是《山海经》中也没有详细记载的记载帝俊究竟出自何处,这就更加增添了帝俊的神秘性。 据《山海经》记载,帝俊是上古众多帝王先贤的始祖。
我将为您揭开中国古代历史秘闻.世界历史真相,甚至是上古时期的历史档案揭秘,为您揭开最神秘的历史秘闻,还原历史真相.中华文化上千5000多年,地大物博,其中人民的智慧不是一两句就可以概括出来的.在我国历 ...
-
长生不老药真存在吗?《山海经》中确实有过记载,揭开一千年传说
说起长生不老,似乎每个人都非常的渴望,但是用脑子想想这肯定是不可能的,这都是骗人的玩意,在近期结束的<盗墓笔记2-怒海潜沙>中就有提过长生不老,但是事实证明这其实就是唬人的,世界上根本没有 ...
-
古蜀国一共有多少人口,《墨子》中的一段记载,破解三星堆的谜题
三星堆最近忽然火了起来,一件件新出土的文物让人眼花缭乱.三星堆遗址基本是古蜀人的活动基地,但也包括很多未知国籍的居民,那这里一共存在多少人口呢?专家本来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题,可是<墨子&g ...
-
地球内部什么样子?《山海经》中或早有记载,只是人们无法接受!
我国史书中有一种十分神秘的书籍,那就是<山海经>.这本古书中记载了很多的奇闻异事.里面的内容包括山川.河流.种族.药物.祭祀等,这些事物大多都是以神话形式记叙.一些上古时期的人物,就连我们 ...
-
此人是赵云的妻子,智勇双全大破司马懿,史书中却没有任何记载
赵云可以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三国英雄,然而史书上关于赵云妻子的记载却是无迹可寻,只知道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和次子赵广.那么赵云既然有两个儿子,他的妻子又究竟是谁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虽然无法从正史上 ...
-
鲁国史话十:只书于《左传》中的一段记载,体现了王室的礼乐崩坏
细心的读者看了在下最近的文章之后,应该会发现咱们最近所叙的故事基本上都处于桓王元年至三年这段时期.这除了说明各个史书对这三年的记载十分丰富以外,更说明东周一朝也变得越发纷繁混乱了.之所以当时的王朝会变 ...
-
界首县志中的砖集区
砖集区 砖集区位于县境西南,区公所驻地砖集,距县城20公里.1985年辖砖集.陆集.黄庄.大程.顾集5乡,计87个村民委员会,221个自然村,614个村民小组,18137户82928人.区境面积107 ...
-
历史上曾存在一个主导中华上千年的神秘组织,但正史中却不敢记载
中华文化五千年,更为准确的说是上万年,曾涌现出很多对社会有益的团体,比如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法家.兵家.墨家.农家.巫教等等.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巫教,这是一个影响中华上千年的神秘组织,在中国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