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牧生物·猪价分析】猪肉收储工作将启,猪价上涨确认底部出现!

6月28日消息: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中央和地方将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雄牧生物认为:猪肉收储工作启动,市场需求必然大幅增加,这将会促进猪肉库存快速消化,有效提振生猪价格,稳定养猪市场信心,有利于保护生猪养殖行业健康平稳发展,是生猪价格触底的明确信号。

截止6月29日,来自雄牧生物全国猪价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周时间,全国生猪价格(外三元)触底反弹,每公斤从最低12.65元上涨到最高16.59元,涨幅为3.94元/公斤,为年内最大反弹幅度,同时内三元及白条猪肉价格均大幅上涨。对于这次上涨,市场给出的理由是近期消费需求增长所致,实际上,夏季是猪肉消费淡季,出现消费需求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那么本次上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雄牧生物认为:可能与市场预期国家将会收储有关,所以市场闻风而动,提前在低位大量购进廉价猪肉,以便将来猪肉价格上涨之后获得较好利润,因此推高了短期猪价;另外也与生猪价格的极度不合理有关,极低的猪价跌过头之后,往往会有修复性上涨行情出现。

此前雄牧生物就曾撰文分析:早在20年前,生猪价格就在7元上下浮动,考虑到平均每年2%的通货膨胀率,现在生猪价格至少应在10.5元/斤以上才是合理的。所以低于7元/斤的价格是极度不正常的,物极必反,跌过头了,迟早会出现一波快速强势的价格修复行情。

现在,修复行情已经到来,一周气势如虹的快速反弹,已经超过上半年里所有的反弹幅度和力度,所以毋庸置疑,淡季不淡就是猪价见底企稳的信号,但其持续性如何,究竟能涨到什么位置呢?目前看10.5元/斤附近应该是有机会的,只要回到10.5元附近,养猪户亏损明显减少,就能暂时维持养殖规模,不会影响到生猪产能计划的恢复。

目前上涨行情已经展开,但制约猪价上涨的因素仍然较多:

1.天气因素

夏季是猪肉消费淡季,即使当前消费需求有所回升,但总量亦有限,对猪价不能形成强有力且持续的支撑;因天气炎热,猪肉保质期变短,零售商从冷库中批零猪肉上市,最多三天,如果不能卖掉就会产生异味,所以零售商不会大批量进货,一般都只进够卖一天的量;零售商不囤货,冷库猪肉周转缓慢,库存积压较多,屠宰厂回笼资金困难,其收购肥猪的动力不足,不会持续提价,所以这次猪价反弹的基础不牢。

2.大肥猪压栏较多

上半年在大大小小的养殖企业及养殖户高歌猛进扩大养殖规模过程中,猪价一落千丈跌跌不休,很多养殖户亏损惨重却难以认赔止损,都选择扛价继续喂养大肥猪,等待价格反弹的机会;而大肥猪吃的多增重少,因此饲养成本极高,所以那些扛价惜售的养猪户早已不堪重负,亏损较多且对价格极为敏感;可以想象,有了此前猪价惨烈下跌招致亏损的经验,如果后市生猪价格继续大幅上涨,那些扛价多日的大肥猪必然会加速出栏,以减少亏损回笼资金,市场必然会再次迎来大量生猪抛压,届时国家收储和屠宰厂低价补货也双双进入尾声,供大于求,猪价很有可能会出现二次快速探底,形成低位震荡行情。

3.消费旺季未到

一般仲秋之后,天气转凉,人们基于进补需求,消费肉食总量增加,加上下半年节假日增多,尤其是四季度及春季,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旺季,猪肉在下半年想不涨价都难,然而现在距离彼时还有几个月时间,6月份往往是全年的价格谷底,所以依靠国家收储带来的上涨推动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本次收储总量预计有限,对市场的猪肉供应也不会产生特别明显的影响,无法从根本上扭转猪价的趋势。

所以雄牧生物认为:随着国家收储猪肉工作的展开,猪价经历长期下跌后终于明确底部区域,后市行情开始持续上涨概率较大;但考虑到夏季炎热、消费淡季持续、大猪压栏量较大等不利因素,猪价在恢复性反弹行情之后难以持续走高,养猪户应适当控制养殖规模,继续淘汰部分大肥猪以回笼资金减少亏损,继续以自繁仔猪为主要养殖品种,以确保在后猪肉时代还可以赚取到相对稳定可观的利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