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屋,零能耗!
相关推荐
-
建筑发电是“零能耗”建筑的必由之路
建筑发电是"零能耗"建筑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1-10-11来源:中国建材报 分享到 分享到 "每一个建筑,都是一个发电的因子,是实现低能耗建筑的重要手段." ...
-
有机建筑|比“零能耗建筑”更好的未来住宅
项目|生态绿色别墅 地点|韩国,京畿道 建筑师|韵生同建筑事务所(姜允奎.申昌勋) 建筑面积|1837平米 竣工时间|2011年 我们的文明在经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步后,现在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与 ...
-
初心向党 献礼国庆丨践行低碳战略,中冶赛迪设计建成重庆首个零碳建筑
"十一"小长假首日,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翠月湖畔游客熙熙攘攘,一座科技型的新展厅吸引了大家的驻足和围观打卡. 这是重庆市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响应党和国家"碳达峰.碳中 ...
-
被动式+零能耗设计的明日住宅 | 奥尔堡集合住宅
位置:奥尔堡,丹麦 面积:7400平米 年份:2009年 奥尔堡海边60个低能耗住宅单元Housing+项目,通过建筑设计与以用户为中心的技术创新设计法遵守了能源效率的严格要求. Housing+的理 ...
-
零能耗建筑
源起 最早由丹麦的Esbensen教授在进行太阳能利用试验时提出,Esbensen教授以丹麦的一栋居住建筑(如下图)做研究对象,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层进行节能处理,首次采用了太阳能集热器以及具有良好 ...
-
3个项目: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净零能耗建筑
近零能耗建筑 近零能耗建筑一词源于欧盟<建筑能效指令>.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技术路线为强调通过建筑自身的被动式.主动式的设计,大幅度降低建筑供热供冷的能耗需求,使能耗控制目标绝对值降低. 未 ...
-
建筑的未来趋势——零能耗建筑
聚焦建筑领域,一直以来,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占比居高不下,并有不断增高的趋势,以节能和减排为主要目标的绿色建筑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必由之路. 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与零能耗建筑 在绿色建筑迈向零能耗目标的 ...
-
房屋建筑节能施工要点分析
小竹说事 每天多一些故事,勉励我们共同前行 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在建筑过程中增加节能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能耗,还可以抑制环境污染,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增加节能技术的使用还可以优化建 ...
-
【开幕致辞】2021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交流暨高性能围护结构高峰论坛
今日(5月28日),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分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主办,天津嘉泰伟业化工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EPS专委会.天津格亚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零能耗的英国贝丁顿生态社区如何收集雨水 | 海绵城市网
零能耗的英国贝丁顿生态社区如何收集雨水 项目简介 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位于英国伦敦南部城市萨顿(Sutton),占地1.65公顷,包括82套公寓和2500平方米的办公商住面积.社区内通过巧 ...
-
【PPT】近零能耗建筑与零碳建筑的落地与探索
5月27日,由绿色建筑研习社.都市发展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保尔雅(北京)被动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被动房设计师大会在北京举办,近400位行业人士参加会议. 会议主题为"中国被动 ...
-
[首藏作品](6538)开启“四恒一防”健康生活 近零能耗建筑准备好了
开启"四恒一防"健康生活 近零能耗建筑准备好了◎李连成 本报记者 刘廉君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恒温.恒湿.恒静.恒净.防霾.这"四恒一防"的绿色健康生活环境如何打 ...
-
代表我国最高水平!这栋近零能耗的示范楼如何做到冬暖夏凉?
◎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图源:国家发改委官网 这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完成的我国第一栋近零能耗办公建筑,代表我国目前国家级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2016年荣获21世纪绿色建筑奖:2017年获得中国 ...
-
【项目分享】江苏太仓被动房/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基地
5月27日,由绿色建筑研习社.都市发展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保尔雅(北京)被动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被动房设计师大会在北京举办,近400位行业人士参加会议. 会议主题为"中国被动 ...
-
冬暖夏凉!探秘国内首个理想的“近零能耗”农宅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在乡村,烈日炎炎的夏天不用空调,凛冽严寒的冬日无须暖气,而室内仍能保持舒适如春,这样的建筑可实现吗?在北京大兴魏善庄镇半壁店村口,当记者推开"零舍"木门,走进总 ...
-
探秘国内首个“近零能耗”农宅
冬暖夏凉!探秘国内首个理想的"近零能耗"农宅 2021-06-28 13:08·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在乡村,烈日炎炎的夏天不用空调,凛冽严寒的冬日无须暖气,而室内仍能保持 ...
-
探秘国内首个“近零能耗”农宅:炎炎夏日不用空调
炎炎夏日不用空调 凛冽寒冬无需暖气 --探秘国内首个"近零能耗"农宅 本报记者 华 凌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在乡村,烈日炎炎的夏天不用空调,凛冽严寒的冬日无需暖气,而室内仍能保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