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七次派兵征伐,二百年未曾融化的“铁疙瘩”(下)
相关推荐
-
辛亥革命中唯一被杀的清朝总督,曾率军收复西藏,功绩堪比左宗棠
文/格瓦拉同志 与以往改朝换代往往会带来大规模的流血战争不同,辛亥革命以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终结清朝的统治,期间并未发生伤亡惨重的内战.不仅如此,清朝的官员在革命期间及民国建立后,大都能以体面的方式谢幕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六)
瞻对问题就这样拖了下来,直到赵尔丰从边务大臣调署川督时才算解决.傅嵩炑在<西康建省记>中是这样说的:"光绪三十四年冬,边务大臣赵尔丰由川出关赴德格,沿途土司.百姓纷纷呈诉,谓瞻对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五)
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五) 赵尔丰在川边的改革赢得了清中央的赏识.力图全面整顿藏政的清中央很自然地想到主政川边的赵尔丰为派往西藏的人选.1908年二月,赵尔丰被任命为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西藏地方政府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十九)
19 二.收回喇嘛治权设流官 收改春科.高日地方 春科.高日在德格土司疆域之内,是分别只有百来户.百多户百姓的两个小部落,原为两个土司管辖.因春科土司绝嗣,先由土司妻子的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二十四)
24 筹划西康建省 "改西康为行省,以杜外人窥伺."是赵尔丰"平康三策"中最重要的举措.在他经过六年多的苦心经营,已在川边"拓地三千余里,凡政治.经济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
3 锡良入川之时,正值英人"剌刀指向拉萨",步步进逼,"藏事日棘","川藏危急"之际.面对这一危局怎么办?这是他必须认真思考和着力对付的大事 ...
-
亡国之际的狂怒——收复西藏
众所周知清朝在二十世纪初已经是苟延残喘了,在1912正式宣布退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也随着清朝的和平退位而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在清朝退位前经历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打击和灾难,领土被列强蚕食,中国从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
30 3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分别有<赵尔丰川边奏牍>(吴丰培辑,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出版).<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四川省民族研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十一)
11 康区与西藏紧紧相连,实行土司制度又很长久,到清初已设大大小小的土司三百八十余员,其中明正.德格.理塘.巴塘最大,称为"四大土司":在这块近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土司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四)
十二.康区"改土归流"的首倡者鹿传霖 工布朗结之乱被剿灭,延续"一百二十余年的瞻对巨患荡除尽净",但川边并未就此安宁.朝廷无奈将瞻对地方"赏"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十四)
14 据傅嵩炑在<西康建省记>中的记述,可以看出,其"改土归流"是依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的. 一.废"土"设"流" 改巴塘土司 平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四)
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四) 西藏平定后,主持四川方面军事的各大员认识到里塘.巴塘在经营西藏事物中的重要性,该地区正值由四川向西藏进行粮秣供应的冲途,有必要由四川方面对其进行节制.加之在战争过程中曾有将该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五)
时至晚清,各国列强瓜分中国之势日逼,腐败羸弱的清王朝惟洋人马首是瞻,鹿传霖空有一腔经边的抱负,因遭与有其矛盾的驻藏大臣文海和成都将军恭寿的反对,本来想做点事的川督,竟被调离四川.瞻对地方依旧归达赖喇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