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少阳传太阴——柴胡桂枝干姜汤
相关推荐
-
柴胡系方剂(3)柴胡桂枝干姜汤
今天我们来学习柴胡系方剂中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为了方便对比,把小柴胡汤放在前面: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炙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 ...
-
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痨证第一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 [原文]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 ...
-
阳微于外而水气结于心下,此为阳微结
伤寒论是一部注重临床的医学经典,通过详尽的症状,看似散漫,实则十分严密地表现了津液在人体的出入及转化,从而建立起六经辨证体系. 在伤寒论146-148条,就展示了伤寒病外证阳气微弱,水气结于心下的一种 ...
-
《伤寒悬解》少阳坏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大陷胸汤、半夏泻心汤
少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二章 少阳三十二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 少阳病,不可发汗,也不可泄下,倒行逆施 ...
-
『名医经验』从少阳枢机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首见于<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在 ...
-
『伤寒验案』伤寒名医验案: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药]柴胡半斤(15克)桂枝三两(去皮)(9克)干姜二两(6克)栝蒌根四两(12克)黄芩三两(9克)牡蛎二两(熬)(6克)甘草二两(炙)(6克)[煎服]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 ...
-
头汗、盗汗,舌体胖大有齿痕,此是湿伤脾太阴,少阳枢机被湿困。柴胡桂枝干姜汤
头汗.盗汗,舌体胖大有齿痕,此是湿伤脾太阴,少阳枢机被湿困.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歌:八柴二草蛎干姜,芩桂宜三栝四尝,不呕渴烦头汗出,少阳枢病要精详. 相关条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 ...
-
校友岳小强 | 小强说《伤寒》之三——谈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 ...
-
顾植山从“少阳为枢”角度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验体会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 治下>第147条: "伤寒五六日, 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 胁满微结, 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 往来寒 热心烦者, 此为未 ...
-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瓜蒌根、牡蛎、炙甘草及其运用:剂量比值为8:3:3:2:4:2:2。“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
原载于<北京中医>第4期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两见: 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的第147条, 二是<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 ...
-
【病案】:右胁疼痛(肋膜炎):胁痛不除,不敢深呼吸,往来寒热,口苦咽干,口渴不多饮,纳呆不呕,头汗出而身无汗,大便略干。辨为少阳枢机不利,津伤饮结证。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24g,黄芩9g,桂枝9g
3.2 右胁疼痛(肋膜炎) 患者,男,32岁.初诊于1997年7月5日.1周前,因劳动汗出,洗冷水澡着凉而感冒,发热怕冷,头痛,右胁痛甚,于某医院诊断为"肋膜炎",服抗生素.输液等 ...
-
【病案】: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尿急,尿频,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起急,少腹胀痛。少阳失和,津伤饮停。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24g,黄芩9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牡蛎6g,炙甘草6g。
3.4 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 患者,女,34岁,初诊于1998年3月13日.2年前患尿急.尿频.尿疼,在某某医院诊为泌尿系感染,用抗生素.输液等治疗已愈,半年后每因劳累而作,同样治疗又愈. 上周洗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