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小结之三》阳明病篇总结,贵在实用
相关推荐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吴茱萸汤
原文: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
伤寒论言舌苔者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129.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藏结,白胎且滑,难治,寸浮关尺不足,阳脉足阴脉不足,阴往乘之,胸 ...
-
《伤寒论小结之六终极篇》厥阴病篇总结,重在学经方,干货速收藏
"中医能搞定厥阴病的人,大概五十分之一,全国搞中医的,可能有五十万,中国一共有1636个县,13.6782亿人,平均下来大概一个县6.11个,平均13.6782万人共享一个能治疗厥阴病的中医 ...
-
卷四173,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咎耶!若趺阳胃脉浮而鼻中燥者,此热据营分,营 热迫血妄行,必作衄也.世有以哕为呃逆者,不知 哕即干呕也,以其有哕哕之声,故又名哕也.观今 病呃逆之人,与饮冷水则气自脐下 ...
-
卷四174,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取实,言反以虚为实而攻取之也.血属阴而为内 守,故曰守空.迫血,言劫汗也.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 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 出 ...
-
卷四172,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逆而亦为哕矣,法当大温. 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䭇,言胃气虚竭 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 中燥者,必衄血也. 注 误攻饮冷,皆可致䭇,固矣.今 ...
-
卷四171,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注 此承上条不攻亦哕之义也.若其人胃中虚冷,不 能食者,虽不攻其热,饮水则哕,盖以胃既虚冷,复 得水寒,故哕也,宜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温而降 之可也. 集注 喻昌曰 ...
-
卷四175,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此为大逆,则从前浮脉变而为无血之虚,大脉变 而为胃冷之迟,虚寒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 反与饮冷水,其人得水寒之气,冷与虚相搏于胃 中,故必
-
卷四176,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以为有热,饮以冷水,欲以水寒胜热而作汗,里先 虚寒,又得冷水与之相搏,则冷结上焦,必至咽噎塞 而气逆矣.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
-
卷四170,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也. 集注 方有执曰:攻热皆寒药,故知必哕.胃中虚以不能 食,言此亦戒谨之意. 林澜曰:阳明谵语潮热,不能食者,可攻,由燥屎在 内也.乃亦有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须详 ...
-
卷四169,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为客热,寒为真寒,究其根由,祗由发汗令阳气微. 然则阳气之珍重何如而可误汗乎?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 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注 阳明病不能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