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光 | 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主义为方法

(0)

相关推荐

  • 彰显文体学研究的中国智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一个具有强劲活力的学术增长点.国内许多学者致力于古代文体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西方文体学理论遮蔽的中 ...

  • 回顾党的历史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党的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党的先进性始终是贯穿党的建设的一条红线. 学习党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理论决定思路.中华民族在"站起来".&quo ...

  • 方法论研究生教材

    方法论研究生教材 <高等学校研究生方法论课程教材:研究方法与论文设计>属于高等院校研究生方法论教育核心课程教材,也是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全书分为十一章,包括导论.科学研 ...

  • 李德顺

    李德顺,男,汉族,中共党员,1945年9月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祖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法治文化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 ...

  • 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随着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

  • 党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实践探索

    自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百年来,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极为重视区域经 ...

  • UC头条[文萃]列宁思想的时代意义

    列宁的资本主义理论由于把握住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时代,所以也就开创了一个理论新时代.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列宁在继承第二国际诸多理论家思想基础上所确立的帝国主义理论范式,所发现的资本主义新的历史阶段的结 ...

  • 中国道路是对“西式”逻辑的历史性突破

    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对"西式现代化"逻辑的历史性突破,没有重蹈某些国家的覆辙,而是为人类现代化进程开辟了一条新路,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 「学术中国·国际关系」国际维度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吴志成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中国外交 代表作:<全球治理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国家有限权力与全球有效治理>< ...

  • 始终坚持和高扬唯物史观理论旗帜

    道路决定命运,旗帜引领方向.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历史变革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走在什么样的社会发展道路上,决定该国家该民族的生存样式和未来命运.社会发展道路.社会制度选择,绝不是 ...

  • 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理论视野和实践概观

    从理论研究上说,民族是1902年梁启超首次引入的一个西学概念,后来经过中国学人近百年的学术争辩,中华民族的概念逐步形成了具有我们自觉回应和解决我国历史上的民族理论和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当然也有否定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