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理论视野和实践概观
相关推荐
-
民族文学的中华底蕴
为促进北方民族文学研究的创新发展,加强民族文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深入,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在京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 ...
-
陈文元:关于明清卫所制度研究的新思考
卫所制度是明清时期的一项军事制度,正式创立于明代,并延续至清前期,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的重要力量,也是史学界长期关注的对象.有关卫所制度的研究可谓滥觞已久,既有制度史.军事史的考订,也有经济史.民 ...
-
全面回顾总结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李晓峰 主编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个成熟的学科,必然要有自己的学术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走过了七十多年不平凡的道路,在民间文学.古代书面(作家 ...
-
从“中华民族”意识的自觉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9世纪末,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愈加严重,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为摆脱这种局面,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由于它们对待清朝的态度不同,因而二者也出现了民族观念的分歧. 资产 ...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我见
我国拥有56个民族成份,除汉族之外,55个少数民族人口共有1.06亿,占总人口的8.04%.55个少数民族中有53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23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可以说我国的民族文化非常丰富,而且是多元化 ...
-
【共有家园】从历史观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简介]苍铭,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宏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2019 ...
-
欧阳坚在省政协秦文化的考证与研究课题论证会上强调:整理挖掘秦人历史和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月24日,省政协召开秦文化的考证与研究课题论证会.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欧阳坚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完整系统整理挖掘秦人历史文化的内核和精髓,以史启智,以史明理,以史增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政协 ...
-
北魏的历史记忆整合与国家认同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经验探究
[提要]北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从族源.国号.习俗等方面对北疆各族早期历史记忆进行整合与重构,建构拓跋鲜卑源自黄帝.居于北土.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的族源叙述体系,采用"代"" ...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心理机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团结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新时代中国发展成果的关键路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华民族特有 ...
-
各民族古文字及其文献: 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资料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各民族古文字及其文献形象地展示了各民族的深度交往和文化的高度融合,生动地记录了边疆与内陆的关系.少数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是研究中华民族关系史的宝贵资料. 古文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1 各民族 ...
-
吕新峰 | 血统、族统、道统:司马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统建构
吕新峰,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讲师 原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 摘 要 司马迁以"通古今之变"的宏大气魄首开民族史的书写先河,全面呈现了中华民 ...
-
从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看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
我考察过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的内容包括8个目标:(1)所有澳大利亚人民须献身澳大利亚并为澳大利亚国家未来利益分担责任:(2)所有澳大利亚人都不受种族.民族.宗教和文化因素影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