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心理机制
相关推荐
-
从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看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
我考察过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的内容包括8个目标:(1)所有澳大利亚人民须献身澳大利亚并为澳大利亚国家未来利益分担责任:(2)所有澳大利亚人都不受种族.民族.宗教和文化因素影响的 ...
-
共同体意识大家谈丨王延中:打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
前天 "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 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应成为我国公民最基本的要求.把这个底线要求打牢了,将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战胜未来 ...
-
贫瘠的语言和悲伤的你 | 今晚我一起拯救 | 创造论述的巴别塔
贫瘠的语言和悲伤的你 | 今晚我一起拯救 | 创造论述的巴别塔
-
共同的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途径
提要:共同体的共同记忆是集体维系的重要心理纽带,一个集体记忆断裂甚至集体失忆的群体很难维系下去 "共忆",即共同的记忆,是以共同体记忆.群体记忆或社会记忆的形式呈现.心理学家研究发 ...
-
【族际和谐】文化符号学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
[作者简介]冯月季,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石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研究项目"中华文化符号价值建构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研究"阶段 ...
-
北魏的历史记忆整合与国家认同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经验探究
[提要]北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从族源.国号.习俗等方面对北疆各族早期历史记忆进行整合与重构,建构拓跋鲜卑源自黄帝.居于北土.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的族源叙述体系,采用"代"" ...
-
吕新峰 | 血统、族统、道统:司马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统建构
吕新峰,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讲师 原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 摘 要 司马迁以"通古今之变"的宏大气魄首开民族史的书写先河,全面呈现了中华民 ...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我见
我国拥有56个民族成份,除汉族之外,55个少数民族人口共有1.06亿,占总人口的8.04%.55个少数民族中有53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23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可以说我国的民族文化非常丰富,而且是多元化 ...
-
【共有家园】从历史观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简介]苍铭,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宏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2019 ...
-
欧阳坚在省政协秦文化的考证与研究课题论证会上强调:整理挖掘秦人历史和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月24日,省政协召开秦文化的考证与研究课题论证会.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欧阳坚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完整系统整理挖掘秦人历史文化的内核和精髓,以史启智,以史明理,以史增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政协 ...
-
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理论视野和实践概观
从理论研究上说,民族是1902年梁启超首次引入的一个西学概念,后来经过中国学人近百年的学术争辩,中华民族的概念逐步形成了具有我们自觉回应和解决我国历史上的民族理论和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当然也有否定这一 ...
-
各民族古文字及其文献: 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资料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各民族古文字及其文献形象地展示了各民族的深度交往和文化的高度融合,生动地记录了边疆与内陆的关系.少数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是研究中华民族关系史的宝贵资料. 古文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1 各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