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官网的描述,可以看到相比XM2,降噪性能有所提升主观听音评价高解析力与三维音场令人印象深刻我没有任何安卓设备,蓝牙连接就只能选择iPhone Xr和老款iPad Air 2,它们不支持aptX HD的特性,曾备受诟病。因此音质评价部分,我以有线方式来连接PCM-D50。耳机线插入后,WH-1000XM3的蓝牙连接就会自动中断(即使PCM-D50并未开机),Headphones Connect App的连接也随之断开。这时如果按下电源开关,耳机也会断电,以无源形式交由PCM-D50直接驱动。不过,我还是选择了以“降噪”模式来试听。可能Hi-Fi发烧友会对此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无源驱动是种更“原汁原味”的试听方式。坦率说,用过WH-1000XM3的降噪功能后,我根本不想再回到过去,它提供了非常清晰的声音底色(声底),连环境中的背景噪音都被过滤掉,谁会排斥这种非常干净的声音呢?这就像我第一次听STAX时的感受,静电耳机带来的空灵感,绝对震慑人心。索尼宣称它搭载的40mm口径单元配备了液晶高分子(LCP)振膜,频率响应涵盖4Hz~40kHz的宽广频域(JEITA标准,电源开启并通过有线连接)。结合QN1内置的D/A解码和模拟功率放大,能够提供出色的信噪比和低失真。稍感遗憾的是,有线连接无法和DSEE HX并用的。
软质的聚氨酯泡沫释压耳垫,质地柔软我来说下主观听音感受。在WH-1000XM3身上,还是能够很明显感受到早期MDR系列监听耳机特有的温润感,不过可能是因应时代的变化,原先那种暖色调的声音特质如今变得趋向于细腻和高解析力,声道分离和动态表现都得到提升。三维音场的塑造上,有着不错的深度和宽度。就音质表现而言,个人觉得在中上水准,作为一款以降噪为主打的功能性耳机来说,已是相当难能可贵。与我平时用的Beo Play H4做AB对比,无论动态、人声的丰满度还是包围感,都要好上一截。原本我以为是两者灵敏度上的差异所造成,后来每次对比时都重新调整一下音量(H4的灵敏度会低些,当然也可能是WH-1000XM3占了“有源”的优势),结果发现还是WH-1000XM3表现更出色。
USB Type-C充电口,降噪功能开启时最常可播放30小时结语要无线,还要降噪,这也许是当下的最佳选择有源降噪耳机的选择,其实并不多,因为它涉及的技术领域,可能超出了绝大多数耳机制造商的能力范畴。比如降噪芯片(包含降噪算法)的研发,比如如何去集成收音/降噪麦克风,而且高通等上游厂商也未能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芯片+软件)。因此这一领域至少到目前为止,还处于少数几家行业“寡头”垄断。毫无疑问,索尼是此间最有力的竞争者。通过对WH-1000XM3的测评,不难发现,它得以兼顾稳定的蓝牙连接、可能是当下业界最强的降噪性能以及良好的音质表现(包括LDAC传输)和便捷的操作。此外还有30小时续航、充电10分钟播放5小时等优异的附加功能,因此造就了它在这一领域里独一无二的地位。要说竞品对比,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看,京东价2599元的WH-1000XM3势必会领先京东价2499元的Bose QC35II,不过暂时还不清楚它与Bose 700之间会有怎样的较量,我倒是希望能够有机会做个对比。附录:索尼官方帮助指南之WH-1000XM3无线降噪立体声耳机https://helpguide.sony.net/mdr/wh1000xm3/v1/zh-cn/contents/TP0001703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