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和八戒都把三清像都丢进茅房了,太上老君为何却熟视无睹?

(博士论西游第五四七讲,选自《西游谜中谜》(367)第七章――老君法宝之谜)

在上一讲,我们提到,尽管悟空按照如来的指示,弄死了车迟国的三位妖怪国师,但他却让车迟国国王“三教归一”,本应由佛派独霸该国的车迟国,却被悟空这一句话,其势力在该国失去了三分之二,只剩下三分之一,仅能与道、儒一起成鼎足之势。

即使如来的目标被大打折扣,但毕竟也打破了道派在车迟国一手遮天的局面,对如来来说也算是取得了胜利。然而,通过观察该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我们却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作为太上老君的亲传弟子,悟空和八戒为何敢将三清塑像丢进茅房?太上老君为何对该行为如此包容呢?

在西游世界中,太上老君的暴脾气是人神共知的,悟空对此就有着深刻的认识!悟空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学艺十年,得到了化身为菩提祖师的太上老君之真传,而七十二般变化就是悟空学到的看家本领。

悟空学会变化之术后,他当着师兄弟的面变成一棵松树,以此来炫耀自己学到的本领,得知这一情况的太上老君十分恼怒,要将悟空赶下山去。

在悟空临行之时,太上老君曾恶狠狠地向他说了一段话,“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尽管在这段话里,太上老君向悟空警告的是不能道出师门,但是也暗含着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无论悟空做任何事情,太上老君都会知道;太上老君若想要收拾悟空,也是易如反掌;而悟空的下场也会十分难看,不仅死无完尸,并且魂魄永世被幽禁,再也不能超生。

而悟空听到太上老君对他的警告之后,也是胆战心惊,急忙向太上老君立下保证,“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悟空的保证也充分说明,对于本领高、脾气大的太上老君,他根本不敢违背师父的话,更不用说去侮辱师父了!

然而,悟空、八戒和沙僧来到三清观后,他不仅提出要三人分别变成三清的模样,还让八戒把三清塑像丢进了茅房。并且,在搬弄三清塑像时,八戒还唱着小曲,对三清进行大肆讥讽,明显是对他们的大不敬!

八戒是这样唱的,“三清三清,我说你听:远方到此,惯灭妖精,欲享供养,无处安宁。借你坐位,略略少停。你等坐久,也且暂下毛坑。你平日家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

我们知道,三清是指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和太上老君,其中,元始天尊是太上老君的师兄,灵宝道君是太上老君的师弟,也就是说,他们三人是师兄弟关系。而悟空和八戒是太上老君的徒弟,那么,三清分别是他们的师伯、师父和师叔。

在悟空让八戒把三清塑像丢进茅房之时,他们两个,特别是悟空已经是在欺师灭祖了,而八戒所唱的小曲,更是对师门的大不敬。对于如此侮辱师门之事,悟空和八戒他们不怕太上老君知道吗?不怕太上老君生气吗?不怕太上老君惩罚他们吗?

悟空和八戒当然知道太上老君会知道此事,当然也知道,如果太上老君生气会给他们带来的严重后果,正常情况下,悟空和八戒绝对不会、更不敢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令人费解的是,他们不仅做了,并且八戒还是唱着小曲做的,这也太不符合常理了!

一般情况下,这种欺师灭祖的行为,绝对是挑战了三清的底线,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是“三清”忍了,特别是暴脾气的太上老君竟然忍了!没有对悟空和八戒进行任何惩罚,更不用说什么“剥皮锉骨”了!

那么,作为睚眦必报的“三清”,他们的反应为何如此反常呢?本人认为,只有一点,那就是,悟空和八戒的欺师灭祖行为,其实就是太上老君让他们这样做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