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 用九香虫的心得 经验

九香虫为半翅目、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全体。

产于江苏、安徽、浙江、两湖、两广、贵州、四川等省。味咸性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

本品功用:补脾肾、壮元阳;疏肝郁、散滞气,擅治因肝郁气滞而引致的气痛。

其主要适应证有三:

①肝胃气痛而痛有定处,如锥如刺,呈阵发性,其部位局限于两胁及脘部,或其痛横窜者可用。如上下攻筑者,则不宜用。

②慢性肝炎之肝郁气滞或肝郁血瘀型而胁痛不已者。

③背部痹痛剧烈难受,仅限于背部如“着痹”,而他处不痛者,或虽走窜,但仍仅限于背部者。

肝胃气痛配以舒肝理气药即可;慢性肝炎之胁痛,宜伍以活血化瘀之品如参三七之类;至于背部痹痛,则于理气和络剂中再加葛根、秦艽等味。

如痛在脐腹部,上下窜走攻筑,或虽在脘部而痛无定处,或有溃疡病者,服后不但不能止痛,且因其攻窜而使痛更难受。

在使用时必须详辨,而不能混淆,由于其具有疏肝行气之功,对术后肠粘连而致腹部撑胀不适,或胆结石、泌尿系结石疼痛者,于常规用药中增入本品,收效亦佳。

因其有补脾肾、壮元阳之功,对神经性衰弱亦可参用。

本品含脂肪、蛋白质及甲壳质,其脂肪中含硬脂酸、棕榈酸、油酸,经抑菌试验,认为对金葡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服本品后约10~15分钟,即先在胃部有气攻筑如奔豚状,旋乃发生肠鸣,偶见嗳噫或矢气,约15~30分钟,痛胀渐缓,而趋消失。

因本品性温,又有温肾壮阳之功,故凡肝胆火升,阴虚舌红者,均需慎用。或佐以养阴柔肝之品始妥。

其临床应用如下。

1. 肝胃气痛

以九香虫为主药,佐以理气之品,治疗“肝胃气痛”经常发作者,收效颇捷,且疗效较为巩固。

处方:九香虫,橘荔核、娑罗子、八月札、陈香橼,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

倘属脾胃虚寒者,则应去苦寒之八月札,加用广木香,砂仁、炒白术、潞党参等品;火郁甚者,参用左金丸。随证损益,奏效更佳。

又以九香虫、蒲公英、砂仁,沉香、檀香,共研细末,分为15包,一日三次,每次一包,治神经性胃痛亦佳。

病案举例:

黄XX,女,29,工人。

患肝胃气痛已久,遇辛劳、受寒或拂逆均易引发。发则脘痛而胀,掣及胁肋,如锥如刺,时轻时重,恒经四、五日,服药休息始瘥,颇以为苦。

顷以拂逆,又致发作,苔薄白质红,脉弦细,左关为甚。以七情郁结,肝气横逆,侮克中宫而致。予疏肝解郁、和胃定痛消息之。

处以上方加煨金铃子、生白芍。

药后一剂知,二剂已,以调益肝胃之品善后巩固,迄今十余年,未复发。

2. 肝炎胁痛

慢性肝炎之胁痛,多由于肝郁血滞而引起,极为顽固,为患者精神上一大威胁。

如仅以胁痛为主者,则予“宁痛丸”,恒获良效。症情复杂者,即以九香虫加于辨证论治的处方中,亦有比较满意的疗效。

宁痛丸方:九香虫,参三七,炙全蝎,研极细末,水泛为丸如苏子大,早晚各一次,开水送下。

一般服一、一日后,疼痛即见减轻,痛减后可改为每晨一次,待痛定即停服。

病案举例:

一、张XX,男,30岁,教师。

于1962年10月患黄疸型肝炎,当即住天津某区医院。

治疗两月余好转,而转入疗养院休养,未完全恢复,仍感头眩神疲,口苦纳呆,胁肋刺痛甚剧,夜寐不安,心悸健忘,腰酸遗泄。

肝肋下3厘米,脾肋下1厘米,乃于1963年4月入我院调治。脉寸关弦细,尺弱,苔薄腻,质衬紫,证属肝郁血滞,脾虚湿阻,心肾俱虚之候。

先后经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运脾渗湿、补益心肾之品,诸象有所改善,但胁肋刺痛,未能减轻,乃改予“宁痛丸”。

二日后即显见好转,续服一周,而趋稳定。

二、杨XX,男,36岁,干部。

两年前发现肝大肋下5厘米,脾大肋下1厘米,诊为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经连续治疗,症情有所好转,但胁痛不已,甚以为苦。

时感腹胀,矢气频仍,便秘三日一行,不易入寐,苔白薄腻,质胖。脉细虚弦,肝郁不达,气滞血凝,脾失舒展,升降失司;拟予行气活血,养肝和脾调之。

方用丹参、红花、炒橘核、娑罗子、瓜蒌仁、柏子仁,九香虫,参三七末(另吞),生麦芽。嘱连服五帖。

当服至第二帖时,胁痛即见轻减,继服之,寐亦较实,但腹胀仍甚,肠鸣,便秘,苔白腻,脉弦细,仍系肝脾不调之咎。

上方加法半夏,大腹皮,炒枳壳。继服五帖。胁痛基本消失,余象亦显见好转。守上方损益调治,以巩固疗效。

3. 术后肠粘连

多继发于腹部手术后,为气滞血瘀而致。

《灵枢·百病始生篇》:“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

似与肠粘连之病机吻合。因此在治疗上应行气和血,佐以运脾,可在辨证论治原则下,加用九香虫。

病案举例:

陈X,女,37岁,工人。

三月前因子宫肌瘤而行手术切除。

近两月来,纳谷欠香,腹胀便难,肠蠕动微弱,已服理气消胀之中药四十多帖,迄未改善。经市一院钡透证明:回盲部轻度粘连,移动盲肠Ⅱ°,过敏性结肠炎。

患者苔白糙,脉细,为脾虚气滞,血瘀络阻。治宜健脾行气,活血和络。

予全当归、徐长卿、决明子、佛手片,九香虫,广木香,橘荔核、台乌药,甘草。四帖,每日一帖。

二诊:药后腹胀显松,肠鸣矢气,腹膨顿消,自觉甚适。苔薄腻,脉细微弦,前法既效,毋庸更张。因目赤暂加桑菊。

三诊:腹胀已平,惟少腹有掣引不利感,大便每日1~2次,颇爽。苔薄糙,脉细。续当健脾行气,活血和络。

予当归、徐长卿,九香虫,橘荔核、台乌药、桃仁,乌梅炭、甘草。续服六帖而愈。

4. 胆囊结石

在“三金汤”中加用九香虫、芒硝,治疗胆囊结石,既能止痛,又能促使排石。

病案举例:

汪XX,女,42岁。

患慢性胆囊炎已六年,近年来经常胆区刺痛,恶心呕吐,此次伴有发热,黄疸,墨菲氏征阳性。苔黄腻,脉弦数。此为肝胆郁结,气滞而夹湿热,治宜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于上方加蒲公英,连服三帖即好转,继服六帖而平。

5. 肾虚腰痛

对于肾气亏损,腰膝酸痛,用九香虫配合熟地黄、杜仲、狗脊、益智仁、桑寄生等有效。

(0)

相关推荐

  • 朱良春:治痼疾验方五则—用虫类药是关键

    作者:黄瑞彬 导读: 朱良春主任医师业医五十载,学验俱丰.他治学善于博采诸家,融会中西,临证治疗痼疾,擅用丸散,精选虫类药,每获卓效.现举其验方治验五则,笔者尾以管见,以飨同道. 一.健脑散治疗脑震荡 ...

  • 排便不畅、排便不尽及肛门坠胀的原因与治疗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便秘.排便困难除了大便干结难解外,临床常见排便不尽.排便不畅等排便障碍,常伴顽固性肛门坠胀,在门诊中第一主诉肛门坠胀.排便不尽.里急后重的的病人很多,患者常常频频登厕,便后 ...

  • 『名医经验』朱良春治上消化道肿瘤经验(上)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从医70余年,在治疗恶性肿瘤,尤其是上消化道肿瘤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一直随诊朱老身边,对于其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思路.经验有一定体会和心得,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中西医 ...

  • 朱良春治疗妇科肿瘤的经验和特色选析

    朱良春治疗妇科肿瘤的经验和特色选析 [转载] 内容摘要:吾师朱良春教授治疗妇科肿瘤亦有独到之处,其一是善用张锡纯"理冲汤"加减治疗各型子宫肌瘤,其二是善用张锡纯之"理冲汤 ...

  • 『名医经验』朱良春治上消化道肿瘤经验(下)

    注重扶正与祛邪微观变化,强调顾护脾胃正气 李中梓<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虚贯穿肿瘤始终,正气不足,免疫功能失调,细胞增殖凋亡异常,才会导 ...

  • 朱良春老先生用控涎丹的经验

    老师朱良春先生使用"控涎丹"治疗杂病急症始于50年代初,其临床使用颇多超越前贤应用范围,今整理朱师广用"控涎丹"的宝贵经验,以飧同道. 1.博究先贤用灵丹,临床 ...

  • 朱良春教授妙用僵蚕经验

    朱良春教授是我国当代名医之一,从医60余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名驰南北,蜚声海外,对虫类药悉心研究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通过对朱老众多医案的潜读,发现他对僵蚕的运用颇为灵活.现将朱老妙用 ...

  • 朱良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转载】

    朱良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发表者:邢卫光 1340人已读 1.分类:痹症:风寒湿痹.热痹.湿热痹.顽痹. 2.痹症三大症: 1)疼痛:(1)风痛:独活.海风藤→蘄蛇 (2)寒痛:川乌.草乌.附子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颜面黧黑斑经验

    颜面黑变病,中医按黧黑斑论治,多因肝郁血滞或肝肾不足,阴虚肾色外露所致,西医有诊为瑞尔氏黑变病或阿狄森氏病.治疗比较困难,无有效方药,近年来,一些医生多建议患者去做各种美容,殊不知颜面黑变病是肝肾虚. ...

  • 学习朱良春治疗慢性胃病的经验

    学习朱良春治疗慢性胃病的经验

  • 国医大师朱良春重用土茯苓治疗痛风经验分享

    土茯苓,出自<滇南本草>,性味:甘淡,平.归经:肝经:胃经:脾经.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疔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在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