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金华申报成功!
北京时间12月8日晚,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第71届执行理事会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宣布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浙江省金华婺城区白沙溪三十六堰、福建省福清天宝陂、陕西省龙首渠引洛古灌区、广东省佛山桑园围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白沙溪三十六堰成为我市首个成功申遗的灌溉工程。

白沙溪三十六堰
白沙溪三十六堰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堰坝引水灌溉工程。其以引水灌溉为主,是兼具防洪、蓄水、水力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古代堰坝群。
公元27年,辅国大将军卢文台归隐此地首筑白沙堰,此后百余年的时间里,其部下及后人陆续建成了横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座堰。针对白沙溪落差大,深潭多的特点,摸索出“以潭筑堰”的科学方式。其引水灌溉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使浙中地区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粮仓之一。为表彰卢文台功绩,历代朝廷对其先后七次追封,百姓尊称其为“白沙老爷”,供奉庙宇百座之多。


新中国成立后,白沙溪上修建了沙畈水库和金兰水库,部分古堰被永久留在水底。但目前仍有21座古堰继续发挥着引水灌溉作用,灌溉农田达27.8万亩。

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成立于1950年,是以国际灌溉、排水及防洪前沿科技交流及应用推广为宗旨的专业类国际组织,成员包括80个国家和地区委员会,覆盖全球95%以上的灌溉面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主持评选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评选始于2014年。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将以白沙溪争创国家水利风景区和三十六堰争创国家水情教育基地为抓手,打造世界级‘幸福河’,推动‘婺城水 幸福城’落地成景。”婺城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婺城区将抓紧编制白沙溪三十六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进一步挖掘和宣传白沙溪三十六堰历史文化价值,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对优秀水文化的认同感,切实发挥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推动旅游、特色农业以及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一图带你看懂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



来源 |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 孙武斌 吴潮宏
制图 | 罗江红 童俊 包涵
编辑|余影
校对 | 朱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