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这些“运动思维”,拍出来的电影自然更高级!

运动是电影的基本特性之一,是视听语言的关键内容,是场面调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元素。

本期带大家全方位了解“电影的运动”及相关的拍摄方法和技巧

不论你是新人导演还是经验更丰富的创作者,本期内容中一定会对你有创作层面的启发,给到你 有关电影拍摄的新思路

o1 电影运动的几种形式

电影运动的几种形式

1)摄影机运动:通过摄影机推拉摇移跟升降产生多变的景别和角度,不同的空间和层次;

2)拍摄体运动:被摄人物景移动;

3)外部动作:通过被摄人物的动作表现内在心理活动;

4)蒙太奇:通过蒙太奇对镜头的分切组合实现电影整体的外部运动及发展。

本节主要就第1、2种情况做具体说明。

人物和摄影机的运动,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1种,人动,摄影机不动;

第2种,人不动,摄影机运动;

第3种,人和摄影机同时运动;

第4种,人和摄影机都不动。

也许有人会问:人和机器都不动,哪来的运动?

答案是:有的

人不动,摄影机也不动,此时此刻是固定机位,定镜头。可是我们可以让这个固定画面中突然跑进来一只猫。这只猫的运动,即构成了电影中的运动。也可以设计一场雨,一场风,这些自然界的元素都可以增加电影中的运动。

所以:在电影中,并不一定是摄影机运动或者演员的运动才是运动

了解电影中的运动形态后,我们再来看:在好莱坞,最通用的摄影机的运动方式!

o2 好莱坞常见的摄影机运动方式

好莱坞常见摄影机运动方式

1)固定镜头 (Static Shot)

2)横摇 (The Pan)

3)快速摇摄 (Whip Pan)

4)直摇 (The Tilt)

5)推摄 (Push In)

6)拉摄 (Pull Out)

7) 变焦 (The Zoom)

8)  快速/碰撞变焦(Fast Zoom/Crash Zoom)

9)滑动变焦 (Dolly Zoom)

10) 旋转镜头 (The Camera Roll)

11) 跟镜头 (The Tracking Shot)

12) 侧跟镜头 (The Trucking Shot)

13) 环绕镜头(The Arc Shot)

14) 升降镜头 (The Boom Shot)

15) 随机运动(Random Movement/Camera Shake)

这些运动方式,大家基本上都是很熟悉的。

在此基础上,大家需要掌握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什么方式的运动

这也就回到一个重点:导演思维

作为导演,你需要去思考:你希望你的运动为你的电影带来什么?

如果大家对这点还是比较疑惑的话,可以看看以下这几个引导性的、启发性的提问。想清楚这些问题,作为一名导演所应具备的“运动思维”也就慢慢具备了。

o2 导演应具备的“运动思维”

导演的运动思维

1)是否需要摄影机运动?推拉摇移跟升降?

2)是否需要人物运动?

3)是否需要自然界的运动?雨云雾烟火风

4)运动方向?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的速率?运动的轨迹。

5)是否需要人物的肢体动作?如何设计?

6)运动如何融入场面调度?

具体来看:

1)是否需要摄影机运动?推拉摇移跟升降?

如果你是导演,你需要考虑“在这场戏中,是否需要摄影机的运动”

比如:在第一场戏的时候,到底选择固定机位还是运动机位。如果摄影机要运动,到底是选择什么样的运动形式,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2)是否需要人物等被摄体的运动?

当摄影机定了之后,导演需要思考被摄主体,或许是人物,也或许是一只动物。

比如:演员需要走路吗?如果走,是如何走?从什么地方入画,从什么地方出画?演员的整体运动轨迹该如何设计?这些内容,都涉及到后边的场面调度

3)是否需要自然界的运动?雨云雾烟火风

这点是在摄影机和人物都不运动、或其中一方在运动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导演需要养成的一个思维:自然界的运动是来为画面增强氛围的

雨、云、雾、烟、火、风等这些自然界中的元素,是电影诞生100多年以来,所有的大师们都不停地在去利用的元素。他们可以非常好的把人物的内心外化出来。

很多创作者都会忽略掉这一步。但这其实是增加影片氛围的加分项。

比如,一张不起眼的飘动的树叶,也许在影片中代表的是千言万语。

也或许,导演希望表现一种愤怒,但并不一定是需要演员去撕心裂肺地表演,比如一定要去砸东西。导演完全还可以让演员只是静静地出现在镜头前,神情严肃,不言不语,但是可以设计在演员身边升起一团火焰。熊熊燃烧的火焰,也就是演员内心愤怒的外化。

再举例,要表现一个人心里的难受,不一定非要去拍她掉眼泪,导演也可以设计让天空中下一场雨。雨水就是眼泪的外化。(这里可参考小爱老师对《罗马》的拉片全解读,咨询文末影视工业网助手获取具体方式哦)

在电影运动中,结合具体的内容表达,加上自然界的运动,会让电影变得更高级。

4)运动方向?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的速率?运动的轨迹?

当导演决定摄影机和人物都要运动时,接下来需要思考运动的方向是什么。在运动方向上,又有几种方式:

在拍摄中,导演可以想象有几条看不见的轴线。左右运动,相当于X轴,上下升降运动,相当于是Y轴。

( 小爱老师 导演思维成长集训营 片段截图)

虽然屏幕是二维的,但是电影创建的世界是三维的、立体的。

所以在XY轴的基础上,还有一个纵深,也就是从观众的方向到大银幕的方向,从里到外,或者从外到里,这个叫做Z轴。

( 小爱老师 导演思维成长集训营 片段截图)

这三个基础方向是最基本的:

X轴:水平线

Y轴:上下方向

Z轴:纵深方向

在这三条轴线之上,还有很多的轨迹变换而来,比如斜线运动对角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 小爱老师 导演思维成长集训营 片段截图)

所以对于电影来讲,运动是有方向的。

导演在拍摄前,其思维里应该就要有那个图解了。

不光要考虑运动的方向,还要考虑运动的速率

摄影机、人物、景物同时运动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运动的速度来造成视觉上的反差,比如:

让人物先出画,摄影机还留在画内,这个时候会让观众到一种追赶不上的、被遗落的感觉,整个电影氛围会有苍凉感、孤单感。(这里可观看小爱老师对《雨月物语》《杀人回忆》的拉片全解读,咨询文末影视工业网助手获取具体方式哦)

大家从今天这期分享开始,可以尝试调整运动的速率,你会发现可以解决很多很大的问题。

5)是否需要人物的肢体动作?如何设计?

人物的运动,除了整体上的行走,还包括当人物静止时依然可以有的外部动作,也就是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如何设计?比如假设是在走路的过程扔个瓶子还是要冲到某个地方打人?这些都是导演需要思考的点。

6)运动如何融入场面调度?

运动是场面调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元素,但它不是全部。

场面调度还包括其它很多元素。

如何让运动的这部分与场面调度中的其它元素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导演需要思考的问题。

有关本内容,更详细图文解说,详见下方来自【导演思维成长集训营】的精华学习视频哦!

*文章内容来自【导演思维成长集训营】小爱老师。

-本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