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动的能量!气滞的人,有三种难受感觉,却说不出来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症候辨治轨范》、《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最近几天,我经常给读者写一点关于中医“气”概念的科普文章,讲述了“气虚”、“气陷”等问题的来龙去脉。
我觉得,在老龄社会日益加剧的今天,这样的养生宣传是十分必要的。
今天我再给你写一篇。这个,关乎“气滞”。这是现在很多人,无论是年轻的、年老的,都可能出现的问题。
什么是气滞啊?我们知道,气,是身体内的极细微的基础物质,是生命的能量。而这些能量物质,其实又是不停流动运转的。当它们的流动和运转停滞下来了,对不起,这就是气滞了。
这其实是很常见的一个症候。可是受中医科普宣教不足的影响,很多人不知道、不理解。有一回,我们到社区做服务。有一个孤寡老人,非说自己身上疼,胸疼,肋胀,肚子不舒服,后背也疼。但是到医院,查不出什么毛病。老人整天为此郁郁寡欢。我们几个搞中医药的一看,就知道了,老人家这是气滞证,后来用了点中成药,状况改善多了。
气滞到底是什么症候呢?我归纳三个字,方便你的理解:郁、疼、胀。
一,郁,指的是心情郁闷。
这样的人,平时总是感觉莫名地不开心,凡事往坏了想,看待周遭的事物,往往是带着一点负面情绪的,或悲观,或讨厌,或冷漠。表面上,可能也有和颜悦色、笑意盈盈的时候,但私底下,尤其是独处、放松的时候,情志是不愉快的。但是你问他(她)什么事情不开心啊?她反倒说不出来。
之所以这样,原因是气滞之人,多有肝郁的问题。肝,主情绪。肝气郁滞,则情志不宣,于是就郁闷不快。

二,疼,指的是肢体的疼痛。
这样的人,身体随处可能出现疼痛,四肢、腰背、两肋,都可能出现疼痛。尤其是胁肋和腰背,疼痛更明显。这种疼,不剧烈,而且位置会改变,程度是时轻时重的。你要是问患者哪里疼,患者说不出来,或者反馈十分模糊。这是气滞以后,不通则痛的表现。
三,胀,指的是身体有胀闷感。
这种感觉,集中发生在患者乳房、前胸、胃脘、肠道、胁肋等处。什么时候胀呢?就是着急上火,或者遇事心生不快的时候。有的人坐在那里,肚子里就胀,还响,仿佛有气来回窜,特别想放屁失气。屁放出来,就好受多了。还有的,不停地嗳气、胃胀、打嗝。还有的人,想叹气。其实也不是伤心而叹气,而是说叹了口气,身体会好受些。这是气滞郁结不散的表现。

这类情况,在肝胆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身上多见。即便没有器质性病变,亚健康人群也会有。年轻一点的,压力较大,心事重重,容易如此。年纪大的,鳏寡孤独,晚景孤寂,家庭不睦,也容易这样。总之,情绪不好,是这一症候的主要导火索。
这时候怎么办?有些中成药能用,但不能随意用。我在这里建议用点药茶。柴胡7克,炒枳壳、制香附各9克,白芍10克,陈皮6克,泡水代茶饮。它能行气、疏肝、解郁、止痛,会起到一点改善作用。
这篇文说,我写出来,希望读者能重视。尤其是家有老人的,更要认真体会。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