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气汤类方服药禁忌腹微满,大便初头硬,后...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中“初头硬,后必溏”的四种情况

    在<伤寒论>阳明腑证中,仲景在四处原文中(宋本第238条,251条,109条,209条)均用到了"初头硬,后必溏"来描述患者的排便情况."初头硬,后必溏&qu ...

  • 十五章承气汤七方整理

    承气汤七方整理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厚朴三物汤 厚朴七物汤 上述七方为仲景腑证之方,在临床上要辨清辨明再用方. 经典要通,六经辨证要明,这为大道也.大道牢记,见病知源,对证下 ...

  • 经方:小承气汤(阳明腑热,小肠便秘)

    小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伤寒论.第251条

    病得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而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 ...

  • ​十三、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原文238

    ​十三.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原文 238 [郑论] 按阳明下后,而懊憹心烦者,热邪未去,而扰攘太甚也.胃中尚有燥矢 ...

  • 承气汤类方的临证运用及思考---蔡长友

    六经辩证,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的感觉就是,三阳病相对来说比较多.在家兄的影响下,我对三阳病临床及处方的看法及认识,尤其是对承气汤类方的临床运用有我一定的看法与思考. 我今天与我们在坐的各位就把承气汤类 ...

  • 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方 1.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12克).厚朴(24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 2.小承气汤:伤寒论:大黄12克(酒洗) 厚朴6克(炙,去 ...

  • 承气汤类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渊源

    本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渊源.方剂演变以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肺与大肠相表里"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经络上相 ...

  •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承气汤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承气汤类方

  • 伤寒论中“白虎汤类、承气汤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白虎汤类 白虎汤 方组:石膏一斤碎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方用:阳明经表里俱热,烦渴大热汗出脉洪大有力者 白虎加人参汤 方组:白虎汤四味原量 人参三两 方用:伤寒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 ...

  • 承气汤类方 | 养阳医斋

    第三章 ?承气汤类方 一.大承气汤方 (堵在大肠,肚脐周围,不放屁) [辨证要点]归纳如下: 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濈然而汗出者. 2.不大便.发潮热而谵语者. 3.阳明病谵语有潮 ...

  • 《伤寒论》类方整理——7、承气汤类方

    《伤寒论》类方整理——7、承气汤类方

  • 看图学脉诊,方脉篇,承气汤类方脉

    在临床中,我使用承气汤类方的最主要依据是出现沉滑脉.临床实践证明,在出现沉滑脉的情况下使用承气汤类方加减,无论是何种病证,效果都十分可靠.当然,这并不等于承气汤类方的使用要局限于沉滑脉. 我们来看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