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欲望都市》的粉丝,且从不觉得羞于启齿。我很喜欢那四位女士,陪她们哭过笑过那些年,当她们是我的四位老友一般。第一次去纽约,先跑到布鲁克林大桥,因为那是米兰达和史蒂夫重新开始的地方。他们遥遥相望后绽开的笑脸,让我这个老粉有种“得偿所愿”的满足。
女王萨曼莎把小鲜肉男友成功捧成明星,却在对方的巅峰期决定分手。当时的我不理解,为何最终还是不愿停下来,要一段稳定的关系呢?毕竟女王你也五十岁了,而且这是位帅气多金又很爱你的鲜肉啊!但是,我非常钦佩她,因为她的这个举动,女王最终成为四人中我最喜欢的C位。五十岁怎么了,仍然听得见自己内心的渴求,依旧对生活保有热情和幻想。过了这村没这个店?没关系,她很清楚自己想要的人生并不是选个最美的村子住下。“全球人口预期寿命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了显著增长。1960年联合国第一次统计人口预期寿命,彼时全球人均寿命为52.5岁。时至今日,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72岁。”(来自BBC)由此可见,人类的寿命逐渐在拉长,青年中年老年也不停变换着定义。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的中国客人与英国客人定位都是中年,只不过中国的中年就是我的同龄人,英国中年是我的阿姨辈。这当然是有夸张成分的玩笑话,但有个问题却是真的——我们更关注年龄上的数字。现在90后都被戴上了“中年”的桂冠,“老龄”焦虑蔓延至各个年龄层。插一个小故事,最近我和同事在ZOOM上开汉语课,有个老爷爷参加,他去年刚在中国旅行半年,很多见闻,其中有件事很疑惑,请教我:为何公园里很多人在锻炼,老年人都喜欢散步,却没有跑步的?我回答说:大概是因为保护膝盖吧,毕竟随着年龄增长,膝盖很容易受伤。他马上点头同意,说“是这样,我的膝盖就已经少了一个。”接着加一句,“但是我还在跑步。”自然这也有文化差异的原因在内,也涉及到假膝盖质量和费用的问题,这些就不说了。不过英国老人的确“野”,那些徒步旅行、探险旅行、摩托车旅行,参加的基本都是60+,男女都有。当然也有个原因是——年轻人没钱。有件事我也百思不得其解,我记得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很期待自己三十岁的样子,觉得那才是一个女人最美的时候。但等我二十九那年,已经被年轻几岁的女孩子当面称呼老女人了。世道是什么时候变的?人的年龄不是越来越被拉长了吗?但我可以用自身证明的是,我最美的年纪真的是30+。也许只是我自己用女性审美一厢情愿地认为吧,但是我管别人怎么想呢。经常听到有人或场面或真心地讲“哇,她看起来真不像三十多的”,“她哪里像四十岁的人啊”!拜托,看看咱们的周边伙伴,哪个三四十的女人一副老态?本来就是人的青春状态随着年龄的拉长也变长了。昨天和一位朋友聊到生孩子,她已经四十岁了,在犹豫是否该做这件事。(是的,这时候一定有人会跳出来说:外表看起来再青春也没有用,身体机能说不了谎,20+的女孩儿就不会有这种烦恼。)
跑题了,说回生孩子这事。我认真去思考了,如果我是她,要不要生?我已经不觉得一定要有很多钱才能生孩子了,本来我们就是普通人,平凡一生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我思来想去,只有一个情况让我无法接受——我愿不愿意牺牲大约两年的时间,去生一个娃。我仔细算了算,怀孕、照顾婴儿,大概有两年时间我就无法做其它事情了,值得吗?(对于很爱孩子的人来说,当然是再值得不过的,一辈子都值得!)紧接着,我就发现我掉进了自己的逻辑陷阱里,不是说青春的状态被延长了吗?不是认为五十岁还可以追求未知的明天吗?这会儿怎么怕浪费时间了?尤其是今年发生的事情,让我更加领悟到时间的宝贵和易逝。大家知道我是因为喜欢旅行才做的这一行,那么我一定有无数的梦想目的地——大部分都还没有实现呢。除了去看更多的世界,我还发现了其它想做的很多事情,我不觉得我老了就不能做,但毕竟生命的长度还是有限。所以五十岁的萨曼莎女王才更懂时间的可贵,不愿浪费在自己不喜欢的生活上。所以我思来想去,最后跟朋友说:想想余生里你最想做的事情是哪些吧?如果生孩子算一个,那就去做!年轻的时候,我好像除了在工作就是在浪费时间,也做过一点点有趣的事情,现在想想只觉得太少。如果不是今年被动地又浪费了这么久的时间,也许我还会把梦想束到明天、明天的明天。但是此刻我不这么想了,我年纪逐渐变大,我该去飞一飞了!
走,我们一起出去玩!
我们坚持原创,用自己的亲身经验
总结发布最实用可靠的信息
为你展现一幅真实的英伦欧陆场景
探索文化旅行
London
The United Kingdom
info@asiaculturaltravel.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