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解读149: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0)

相关推荐

  • (第141条至160条)

    民法典理解与适用|DAY8查长宝 法翼 10月8日民法典的学习是一个持续且日新的过程,笔者将结合民法典理解与适用,将所学要点予以梳理进行分享.DAY8(第141条至160条)民法典2020.6.1学习 ...

  • 《民法典》“合同消灭”请求权基础之合同撤销权

    德和衡商事争议解决 原创集 48 作者:杨光明.曾强 01 引 言 合同成立并生效后,因为特定事由的发生会导致合同归于"消灭",当然这里的合同消灭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概念,而更符合客 ...

  • 民法典学习68、合同当事人合同撤销权制度的变化

    民法典学习68、合同当事人合同撤销权制度的变化

  • 合同欺诈[合同欺诈]

    从欺诈人.被欺诈人及衡量欺诈行为尺度等方面看,民事欺诈行为的构成需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欺诈人的欺诈故意 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 ...

  • 举案讲《民法典》之七:合同效力规则的适用(下篇)

    (二)无效合同 无效合同,是相对生效合同而言,是指合同虽然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范以及违背公序良俗,被确认无效的合同. <民法典>第144条.第146条.第153条.第154 ...

  • 《民法典》解读148:单方欺诈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 ...

  • 《民法典》解读151: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 ...

  • 《民法典》解读150:胁迫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 ...

  • 以案说“典” |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今天 以案说"典" 条文+案例+解读,让民法典从法律文本走向你我他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一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表达的想法能否实现?) 法言俗 ...

  • 法律知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概念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由此可见我们可以通过民事法律行为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但是如果民事法律行为本身违法或者在做出意思表示的 ...

  • 《民法典》“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点汇总 解读 参考案例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意思表示有瑕疵的情形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不仅规定在民法典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婚姻家庭编等也有相应体现, ...

  • 民法典“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梳理汇总、要点解读与典型案例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均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范畴.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合同.婚姻家事.继承.侵权.物权等行为,本词条的梳理将民法典各编所涉的无 ...

  • 《民法典》解读132: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下)

    (续上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qu ...

  • 《民法典》解读136: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与拘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一百三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