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雨老师谈手脚心热

(0)

相关推荐

  • 长期低热、身体烦热的病例

    去年冬天的时候,一位市里的男性患者过来就诊,主诉自己每天低热总是感觉身体燥热,总是有一种热势消退不了,体温计测量温度总是持续在三十七度至三十七度五之间,也没有感冒的症状,就是持续的低烧,到医院检查,拍 ...

  • 阴虚潮热,手心发热、脚心发热、盗汗,夜晚手脚放被子外面

    阴虚潮热,手足心发热,盗汗,夜晚手脚放被子外面,怪病脚心发热,青蒿鳖甲汤加减鳖甲15克,地骨皮30克,知母20克,银柴胡10克,胡黄连10克,秦艽10克,青蒿30克,黄芩10克,灸甘草6克,附子10克 ...

  • 入睡困难,潮热汗出手脚心烫腰凉腹部凉手脚凉,上热下寒,最开心还是斑淡了

    如果用温热的药,往往上火,如果用寒凉的药,往往下面更凉,甚则心慌气短加重.用药要求非常精细.多一分则嫌多,少一分则嫌少.稍微用不好,就很难取效. 所以往往到处求治,多年治疗,效果欠佳,患者深受折磨,非 ...

  • 两味药治疗多汗

    #六味地黄丸 #抗癌 #科普健康在快手肝肾阴虚引起的耳鸣,看东西模糊.眼睛怕光.容易流泪.头晕目眩,我们用杞菊地黄丸:阴虚火旺引起的潮热.盗汗.耳鸣.遗精等,用知柏地黄丸:肾阳不足引起的四肢发凉.小便 ...

  • 睡觉出汗、吃饭满头大汗、胸前汗、手脚汗……各类汗出症,附对应调理方

      很多人都有出汗的问题,适当的排汗是有好处的,但汗液也是我们身体宝贵的精华,如果睡觉时大汗淋漓,吃饭时浑身冒汗,或者一动就漏汗.汗水湿透衣服的话,就属于不正常的出汗.汗出过度,会带走我们的元气和营养 ...

  • 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怎样区别怎样治?医生一次给你讲明白!

    大家好,我是李琰峰医生.今天教大家分清你到底是属于哪一种虚? 首先第一种情况是气虚,气虚的人你想想,没气了他就感觉浑身没劲.少气懒言,比较乏力疲惫.但是你得分清你是属于哪种气虚.首先第一个肺气虚,如果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9,30条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1,32条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方一.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太阳病,背项胀痛,无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7,28条

    ​今日学习 第27条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有表证之像,但脉是微弱的不浮,说明邪不表,回顾第二十三条,脉微,但是面有热色,身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3,34条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5,26条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方十二.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5,36条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方五.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3,24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7,38条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1,22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21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恶寒者加附子. 太阳病下之后,这是外内夹杂病,因内证明显,外感不显,用了下法.不可能太阳表证用下法. 第十五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