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讲伤寒——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相关推荐
-
阳明经下篇
凡外邪已趋,少阳未离阳明,谓之少阳,阳明列于此篇.凡属正阳阳明之证,病已入于胃腑,故下之则愈,其有胃不实,而下证不具者,病仍在经,在经之邪不解,必随经而传少阳,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胸胁满痛之证,必兼 ...
-
伤寒条文讨论会(三)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青竹医社 导读 本次『360度伤寒背诵训练营·条文讨论会』对阳明病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本周重点条文进行讲解回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 ...
-
伤寒论学习:175条-178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主持人:李永章老师 时间:2018年01月09日20::0-21:00 参与者: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林利城老师.梁天.符英.刘敏.陈小芳.陈青.许永芳.覃秋玲及诸位同仁( ...
-
麻子仁丸是治实证便秘的处方
第247条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摶,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趺阳脉浮而涩",参<伤寒论·序>:"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 ...
-
《伤寒论》六经辨证治疗胃痛方法探讨
导读:<伤寒论>中的辨治胃病方法的分析,以张仲景六经辨证的理论为指导思想,探索张仲景辨治胃病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胃病提供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指导. 六经胃病的主要辨证论治 一.条文选取以病机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第5条: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上面说的是开始,一日. 这里说过了两三天的时间.那么如果这个病传,一定是有征兆的,传哪去呀? 它由表往里传,或者传阳明,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第186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就是太阳伤寒转属阳明,到三天的时候,如果转属阳明了,其脉必大. 阳明脉大,内热盛嘛. 咱们回头想一想,我们讲白虎汤的时候,"脉洪大者"绝不是桂枝汤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身如虫行皮中状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身如虫行皮中状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伤寒论> 阳明病里热蒸汗外出,依法当多汗,如果反无汗,原因有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病有出入,方子还是得加减变化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第18条: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喘家",平时就有喘的人叫喘家. 那么他患了桂枝汤证,你打算也给他作桂枝汤服之,可他平时就喘,当然得了外感他 ...
-
胡希恕讲伤寒(101):服小柴胡汤后出现暝眩反应
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汤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无论伤寒或中风,如果发现柴胡证,但见其中主证中一证,就可以用柴胡汤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小陷胸汤的用药经验
守正学堂 今天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伤寒论> 还有一种小结胸,"小结胸病,正在心下",也通顺.<玉函经>是&quo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炙甘草汤非“复脉”
守正学堂 昨天 第177条: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脉结代"不一定要用炙甘草汤,但是"心动悸",血不足以养心则心动悸,真正的由于虚,现在(的术语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反不恶寒,不欲近衣
第121条: 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这个是陷入里的热比较重. 太阳病,宜发汗不宜吐,而医误吐者. 太阳病在表,应该发热同时恶寒,现在"反不恶寒&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第74条: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六七日不而烦",原先这个人得的是中风证,中风没有不发热的,在六七日这个过程,当然暗中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