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年间大饥荒,华州粮价飞涨,灾民吃光草木!
相关推荐
-
崇祯皇帝的“无解”困局
1644年,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已经难以为继,李白成的大军正向北京逼近,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只能在一个寒冷的春夜里魂断煤山.客观地讲,"亡国"之名最终落在崇祯身上,确实有些出人意料. ...
-
精读系列第五十六篇:小冰期的肆虐—吸食帝国生命的旱、蝗和瘟疫
精读系列第五十六篇:小冰期的肆虐—吸食帝国生命的旱、蝗和瘟疫
-
宋朝灾民没钱买米,面对饥荒范仲淹说:提高米价,事后才知其高明
宋朝是一个繁荣的时代,当时的百姓安居乐业,在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这三个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当时,皇帝广开言路,朝中也没有宦官把持朝政之事,各种起义也是极少,这是值得夸赞的地方. 但 ...
-
光绪年间华州大饥荒,官府买地埋尸,七项措施赈灾!
邮箱:3125136050@qq.com 光绪三年大饥馑时的赈灾救济 作者 闫广勤 袁埔良 华州地处关中沃野,农业耕作较为发达,但自古以来,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抗灾能力较弱,水旱蝗 ...
-
修渭河堤记 ——乾隆年间华州侯坊、吴家桥等村数千人上坝修堤
邮箱:3125136050@qq.com 修渭河堤记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潼商道 屠用申 渭流绕华州北境,自西徂东,其南岸地势独卑,故上游汹涌,每虞汗漶.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席牧因 ...
-
华州瑞凝庄始建于咸丰年间的四座民宅
邮箱:3125136050@qq.com 瑞凝庄四座清代民宅 (注:此文选自: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107--045 渭南卷<华县文物>一书 陕西省文物局编)据华县辛村村委会提供的材料 ...
-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
华州杏林镇梓里五村村名来历的历史典故
梓里五村村名来历的历史典故 作者李友良 (上世纪的梓里大队部遗址 宋朝峰摄) 梓里故县小涧头,石窝紧跟它后头, 只有沙圪塔住得远,全村人都住在沙上头. (一)梓里村的历史典故 (梓里村远景 王海 ...
-
人才济济,灿若星汉的华州下庙先贤名士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爱下庙这块热土 作者 郭玉贤 下庙,这块故土,平畴沃野.南屏少华,祥光普照.北傍渭水,瑞气滋养.自古以来,英雄辈出,代不乏人.在这块热土上,传唱着讲不完的故 ...
-
百年华诞论华州变迁: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作者 秦获幸 在十年大革文化命结束以后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全国人民沉浸在获得第二次解放,幸福欢乐的气氛之中,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
-
明朝崇祯年间,京城出现40斤大公鸡,道士看后说:大明要亡了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政权,但也顺应时代潮流走向灭亡,明朝的灭亡从朱祁镇手里就注定好,他刚愎自用引发"土木堡之变",导致50万精兵全军覆没,文武大臣死伤数十人,南宫复辟之后又 ...
-
华州少华山下的兄妹情缘
邮箱:3125136050@qq.com 少华山下的兄妹情缘 作者 孙守让 今天,应老同学之约去少华山游览,驱车来到售票处,真不巧,因停电缆车停运,去不了玻璃栈道和潜龙寺岂不是白跑一趟了!在我去取电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