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赵贞吉阻止沈一石家产卖徽商,杨金水一个字就把赵噎住了
相关推荐
-
《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神剧,跟历史是否完全相符?
<大明王朝1566>是最好的国产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作为一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的剧情可以说与历史完全不符,只不过是借用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没有" ...
-
大明王朝:海瑞硬刚赵贞吉——这一次,海瑞为何认输了?另有目的
海瑞夜审郑泌昌.何茂才,扯出了织造局,逼疯了时任"江南织造局总管太监"杨金水,但却给新任"浙江巡抚".负责主审浙江贪墨案的赵贞吉带来了一次试探嘉靖皇帝态度的绝佳 ...
-
大明王朝1566:杨金水为什么要装疯?
王劲松在剧中的演技没得说,尤其是装疯那一段,堪称神演技! 杨金水得知海瑞独自提审郑泌昌.何茂才之后,马上就带着四名锦衣卫去大牢偷听.因为海瑞作为本案的陪审官,自己一个人去审犯人,本身就不正常.而赵贞吉 ...
-
明朝历史人物——徐阶(明朝首辅)
(1503-1583年),汉族.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明松江府华亭县人(今上海松江区)心学(王守仁创)传人.早年即工诗文,善书法.嘉靖二年(1523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 ...
-
为什么说大明王朝前半段看胡宗宪,后半段看赵贞吉
赵贞吉没有立刻答他的话,径自念起诗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若朝露,去日苦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栖." 赵贞吉,应该是剧中最有争议的一位, 我也预感到这篇文 ...
-
盘点:《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
最近二刷了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顺便又把剧本小说看了一遍,心中诸多感慨,就盘一下剧中出现的诗句.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嘉靖出场的四句定场 ...
-
大明王朝:赵贞吉为什么默许杨金水把沈一石家产卖给胡宗宪老乡?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90期: 一晃<大明王朝1566>解读都讲了90期了,可惜阅读量啊,一直提不上来,怎么炒都炒不热,好悲催的感觉.但是自己选择的路,还是得继续走完啊,我 ...
-
大明王朝:关于沈一石,你想知道的疑点,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沈一石留下几箱账册以后,引火自焚:郑泌昌和何茂才千算万算,到底落入了沈一石的算计:同样深陷其中的杨金水,倒也是个信守承诺的仁义之人,答应了沈一石,还真就叫来了芸娘,为其安排最终的归属. 见到杨金水,芸 ...
-
大明王朝1566里沈一石怎么做才能免于一死?
古往今来,白手套命运不过是夜壶,夜壶这东西,需要时非他不可,不需要时臭不可闻. 需要不需要都是不同时期的不同价值体现.在改稻为桑这件事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这个事情,谁才是具体执行者? 首先 ...
-
大明王朝30:沈一石对高翰文说的一段话,每一个字都流着肮脏!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30期: 上一期我们谈到了海瑞救下了齐大柱等人后,跟随千户到了浙江巡抚衙门,结果被晾在了那里. 而屋中的郑泌昌和何茂才俩人却分析起京城来的两封信,并最终得出结论, ...
-
大明王朝:什么叫“细节决定成败”?来看杨金水的这个小动作
在裕王府的内部会议中,张居正对于浙江推行的"改稻为桑"政策有着如此担忧--"办不好的,不但办不好,浙江的百姓恐怕还要遭殃",事实证明,张居正的担忧不无道理,这项 ...
-
大明王朝:海瑞夜审何茂才,杨金水脸如死灰,锦衣卫怒瞪海瑞!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99期: 海瑞夜审郑泌昌,一开始给足他面子,随后以大明律和嘉靖帝的上谕为武器,咄咄逼人.几个回合过去之后,郑泌昌毫无招架之力,本想把其他人牵扯进来,以此来要挟海瑞 ...
-
大明王朝里面的招商引资:你看懂徽商跟浙江巡抚之间的博弈了吗?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91期: 上一期出了个小差错,纠正一下,赵吉来浙江是接任浙江巡抚,不是浙直总督,把胡宗宪给忽略了哪行. 一到任,他马上部署抓人以及处理沈一石家产的事,结果杨金水的 ...
-
大明王朝沈一石:空有浙江首富的头衔,一生替他人做嫁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已经成为哲学和经济学中的经典名言,但放入中国古代历史,这句话却并不那么管用! 在以农业为主导的中国历史中,士农工商一直是一种默认的社会秩序,也是一种意料之中的意识形态.百姓重 ...
-
大明王朝:嘉靖皇帝,为何会重用陈洪?其实,嘉靖也是“沈一石”
内阁将"抄家款"重新分配以后,嘉靖皇帝心情大悦,自己的大房子终于能够顺利推进并按时完工.让黄锦哄着喝了药以后,嘉靖皇帝想去看看修筑工程:但实际上,他早就掌握了朝廷百官要于今日集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