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琐忆:祖母(三、四)
相关推荐
-
悼婶母
恸泣婶母失肝胆,自恨泪水非仙丹.犹忆儿时初相见,难忘课间上门玩. 水甜馍香映眼前,音容笑貌隔世间.慈善风尚传千古,楷模形象立典范.
-
【087】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何凤茹作品
我的母亲是小脚 何凤茹(内蒙古) 历史上曾经有过"三寸金莲为美",以现在人的眼光看,那害得女人一步三摇蹒跚而行的"小脚"究竟美在哪里?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小脚 ...
-
故乡与祖籍
故乡与祖籍 「南通.苏州.遵义.南城县」 聿 书笔绘 我虽然出生在上海,成长在上海,可是家中父母加四老六人无一有上海血统.外公出生于南通,1936年从张謇先生初办的私立南通大学纺织科毕业后从南通迁居上 ...
-
付登华:二十年回乡探亲琐记
枸杞文学 我的家在重庆城西北青木关镇的石老翁山东坡下.一九六一年,我离家到西安上学:五年后,从西安交大毕业到西电公司工作.至今,近二十年里,我先后回乡探亲多次,每次都在我心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这些 ...
-
安徽作家‖【过关】◆朱承荣
作者简介 朱承荣,女,1978年生,安徽滁州人.现居南京.写作刚起步,作品散见<小说月刊><长江文学><湛江文学><辽河><佛山文艺>< ...
-
乡土散文:出伕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为防洪抗旱,抵御自然灾害,政府都会利用秋末春初,农活较少季节,安排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去开挖河道,清淤筑坝等水利工程建设,有的地方叫"出河工",在我们家乡叫 ...
-
母亲:怀念到永远
腊月二十五,是我刻骨铭心的日子.十七年前的今天,母亲再也"不管我"了-- 母亲遗像(摄于1998年前后) 三次泪流尽磨难 母亲,离世时81岁,寿命较之父亲长于30年,也是其姐弟中寿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女人的故乡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女人的故乡 河南 赵思芳 一 晨起,端坐书案,望着窗外那些鲜嫩的光,犹如刚刚诞生的婴儿.这些隐约的光,带给我新 ...
-
故乡琐忆:祖母(一、二)
一 这里的故乡,狭义,特指生我于斯的那个小山乡.从尚不记事离开她以后,与她有四次"亲密接触":1954年春节跟父亲回去住过几天(那是父亲参加工作后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他的老家,见 ...
-
高中琐忆(三)|追忆点点滴滴的青春往事
古人读书写作时喜欢有酒相伴, 烟雨君虽然滴酒不沾, 还是妄图借酒浇愁, 希望时光倒流. 靓嫂专线 高中时,有的同学为了打发无聊时光,买过那种五块钱一台的小小黑色收音机.到了晚间,便可以避开查房的老 ...
-
闫建军||故乡琐忆之二——柴米油盐酱醋事记
人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细细想来,这七事于百姓大众实在密切相关,谁也脱俗不得.你不得不折服先民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力.现如今,这司空见惯的寻常事已不再为人所津津乐道,很有一批年轻人 ...
-
故乡琐忆——深夜故事系列之二
故 乡 琐 忆 --深夜故事系列之二 幼年在乡下,每到夜晚就极不愿出门.即便有大人陪同,也绝不肯落在后边,每每走在大人前面或身旁,生怕有什么东西会悄悄跟上来把我拽住.后来到了城市,即使在夜晚也仍是灯火 ...
-
胡慧英 | 高中琐忆(三)
高中琐忆专栏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胡慧英 七.吴妈与武大 在学生时代很多人都遭受过同学起绰号的烦恼,我印象最深的是高中同学老程老是拿鲁迅<阿Q正传>里阿Q说的一句 ...
-
故乡琐忆:老屋的变迁
9.老屋的变迁 我曾祖弟兄五人分家时,都只有几间茅草屋.除了我祖母在原来茅草屋的基础上改建成瓦房,其他四房中,还有一房奋斗成了地主建了瓦房,另三房将茅草屋保持到了解放,得到了贫下中农的好成分.那几房的 ...
-
故乡琐忆:那本《唐诗三百首》
这一辑<故乡琐忆>主要是写的1964年夏我高中毕业回到故乡至1968年夏离开故乡去新疆谋生这阶段的经历和见闻.1964年已经大力实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了,我没能和同学们一起去大巴山中插队,而 ...
-
故乡琐忆:过年
我的故乡,原本树木繁茂,最多的是柏树和桐子树.大炼钢铁的时候,满山的柏树被砍光了,只有桐子树因为火力不猛,侥幸留下一些.每年开春,荒山坡上,乱石岗里,坡地边边,一树树白里透红的桐子花,就为贫瘠的山乡装 ...
-
故乡琐忆:仲秋
五 五.仲秋 1966年,我在九大队做民小教师时,认识了仲秋.他当时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他的一个十二三岁的妹妹.十来岁的弟弟,都是我的学生.他们就住在学校所在的院子里,是住的院主人的房子.他对我自我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