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浪费管理者时间的四大因素

作者: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管理咨询业务或其他合作请加微信s13611264887

管理不善不仅会浪费大家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会浪费主管自己的时间。管理者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时间都去哪儿了?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里,德鲁克梳理了企业里普遍存在的四项浪费时间的活动。
1.因缺乏制度或远见而产生的浪费时间的活动。
应注意的现象是那些机构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同样的“危机”。比如工厂里每年发生的库存危机问题。重复出现的危机,并不仅限于组织的较低层次。组织中每一部门都深受其害。
麦克纳马拉出任美国国防部长之前,国防部内也是每年一度要发生定期性的危机。那是在6月30日会计年度结束前,国防部上上下下都为了要消化当年度的预算而忙碌。如果国会核定的预算不能消化,就得将剩余部分缴还国库。但在麦克纳马拉接任后,很快地看出了这根本不是一项问题。原来美国法律一向有规定:对于必须的预算而尚未用完的部分,可以转入一个临时账户。
这也说明:同一个危机如果重复出现,往往是疏忽和懒散造成的。
2.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浪费。
企业里冗员其实很普遍。常见的现象是人员太多,以至于没有有效性。因为大家的时间可能没有花在工作上,而是用来协调人员之间的关系了。
判断人数是否过多,有一个靠得住的标准:如果一个高级经理人员,尤其是经理,工作时间的1/10要花在处理所谓“人际关系问题”上,花在处理纠纷和摩擦上,花在处理争执和合作等问题上,那么这个单位就嫌人数过多了。
人数过多,就难免彼此侵犯,也难免成为绩效的阻碍。
怎么保持适当的人数?也有判断的标准——在精干的组织里,人的活动空间较大,不至于互相冲突,工作时也不用每次都向别人说明。
用一个人,应该是每天的工作都需要用他,偶尔才有需要的专家、必要时才需向他请教的专家,就不该正式聘用。
3.组织不健全带来的时间浪费。
突出的表现就是会议太多。所谓会议,顾名思义,是靠集会来商议,是组织缺陷的一种补救措施。会议应该是不得已的例外,而不能视为常规。
一个结构设计臻于理想的组织,应该没有任何会议(在今天动态的世界中,这样的组织当然只是理想而已)。每个人都能了解他工作所必须了解的事,也应该都能随时获得工作所必须的资源。
两种情形下才需要开会:一种是要靠彼此合作才能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另一种是因为某一情况所需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全部装在一个人的头脑里,需要集思广益。
一个组织如果经常要以会议方式来共同工作,一位管理者花费在会议上的时间占总时间的1/4以上,便是组织不健全、职责混乱的表现。
4. 信息功能不健全导致的时间浪费。
信息不对称。
一家医院,住院部的人,是在每天清早5点办理床位调查工作,而通常病人是在上午医生查房之后才办出院手续的,导致的问题是医院总是出现“缺床位”的情况。
信息表达方式不当。
一家制造工厂的困扰是:生产数字无法直接供生产作业部门使用。例如产量,报表中往往只列出会计部门所需的“平均产量”。可是直接作业人员需要的却不是平均数字,而是范围和大小,包括产品的组合、产量的变动和每批生产的时间等等。所以,生产部门需要这类资料时,不是每天都花费几小时来推算,就是只能在本单位内设置了一个自己的秘密统计组。当然这种资料在会计部门一定都有的,可是通常谁也不想去告诉会计部门,说自己需要的是怎样的信息。
以上这些浪费管理者时间的因素,有时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改善的,但有时也要花费许多时间和耐心才能改善。不过,只要你肯付出努力,这种改善的效果是很大的,特别是可以帮你省出许多时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