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假想观众:有多少人在看你的笑话?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理念中,他人的评价比一切都要重要。他们在做任何事或者评估任何事前总要先思考:别人会怎么看我?

我们童年的时候经常听到父母亲这样教育我们:你个样子,别人怎么看你?怎么看我们?怎么看我们这个家?

这种思维模式一直绑架着我们,很多时候让我们畏手畏脚,我们变得不敢尝试,害怕失败,因为,别人会笑话我们的。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朱德庸曾说:剧场的戏,什么都是假的,只有观众是真的;人生的戏,什么都是真的,只有观众是假的。

01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我们总是把自己想的太重要了。

曾有一个心理研究实验,让大学生穿奇怪的T恤衫走进教室,这些大学生在之后都对研究者表明,教室中的大家都注意到了自己,而且还有嘲笑自己,这让他们有很强烈的羞耻感。可是教室中其他学生却向研究者说,压根没有注意到这件事。

这也很像某些对舞台表演有恐惧感的人,他们害怕在舞台的灯光下出现纰漏,大家会嘲笑自己出丑。

这种心态让他们在登台的时候格外紧张和焦虑,负面的情绪往往又让一切不好的设想成真:他们确实搞砸了。

他们看到观众的笑容,听到观众的窃窃私语,这种无法遁逃的羞辱感让他们感觉崩溃。甚至在之后的很多天,他们都觉得自己一直被当作一个笑话,一份谈资。

有个朋友曾经告诉我说,她在演讲的时候就有这种心理负担,可是有一天她认真的坐在台下去感受自己作为观众的身份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并不会那么关注表演者的一举一动,表演者就算偶尔出了错,她也不会多么放在心上,那一刻她明白,她之前所恐惧的那些挑剔的目光,都来自自己的假想。

诚然会有少数真的喜欢揪着别人差错不放,用嘲笑来寻找自己优越感的人,但那仅仅是少数,而且这种人的想法也并不重要,因为对喜欢找存在感的人来说,无论你表现多么优秀,他们还是会找你的不痛快。

演出是如此,生活更是如此。

剧场中的观众还要买了票排到座位,端端正正看你表演,但生活中,我们周围大部分的人都被各种问题纠缠,他们处理好自己的问题尚且需要精力,又哪来那么多时间观看你的喜怒哀乐。

其实对于别人的生活来说,我们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重要。

02

有个姑娘说她活得很累。她从小被父母严格教育,学习上从不敢懈怠,也乖巧听话,不会违逆父母。因为但凡她有一点让父母失望的地方,父母就会责备她,丢了家里的脸,让外人觉得他们家教子无方。

后来她毕业工作,几年没有谈恋爱,她妈妈又来逼她相亲,哭闹着说她让父母抬不起头,别人都觉得他们家的女儿没人要,嫁不出。

那个时候她总觉得身边充满了对自己的指指点点,越来越不喜欢见亲朋好友,怕被他们议论。她也开始不断的质疑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不值得被爱呢?

在这样的自我怀疑和她假想出来的周围的压力下,她选择了和一个条件相当的相亲对象结婚,可没消停几年,因为性格不合她选择离婚。她的父母气得相继病倒,认为她丢脸。她也觉得,大家都在看自己的笑话,越发生活的卑微又小心翼翼。

不仅如此,她发现自己也开始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谨言慎行。

如果她的孩子表现也不好的话,她岂不是更是别人的笑柄了吗?

但有一天,她的孩子问她:别人怎么想,和他有什么关系?她回答不出这个问题。

而且从她陆陆续续与亲友的接触中,她惊讶的发现,其实并没有人觉得她单身也好,离婚也好,是什么值得说道的事情,毕竟自己生活中稀奇古怪的难题已经应接不暇了,有时候,别人还忍不住羡慕她。

她才开始反思,一直以来困扰她的压力来源是什么?是他人的评价吗?但他人的评价其实影响不到生活的实质,更何况,那些负面评价多数都是不存在的。

困住她的是她父母的思维方式,已经沿袭给她的思维方式。而她,也极有可能再用这种方式去束缚住自己的孩子。

假想观众是我们的假想敌,因为当我们开始假想他们关注并评判我们,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假想负面的评价。

—我失恋了,他们一定觉得我不值得被爱,所以才会被别人抛弃,连他们的同情都是对弱者的同情;

—我创业失败了,他们一定觉得我很无能吧,不仅没有能力成功,还没有自知之明,否则根本不会选择创业这条路的;

—我……

这些假想出来的评价总会带领我们走上极端的痛苦体验,可这是真实存在的评价吗?并不是,而是我们创造出来的虚妄让我们无法喘息,无法轻松的生活,更无法面对生活中那些琐碎的问题。

有的人在失恋或者失败后,因为这些假想出来的评价,仿佛每一天都在别人中的嘲笑和蔑视中过活,生活的非常煎熬,甚至有被抑郁症缠身的风险。

有的人因为害怕出现这种局面,压根不敢开始。面对爱情不敢表白,面对梦想不敢追逐,就在畏缩中与幸福擦肩而过。

或者有的人,有勇气开始,却因为害怕面临不如意的结局,患得患失,走上极端,不惜做出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事,结果将事情推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其实,只要我们放下假想,认同自我,就可以将自己从这种困境中解脱出来。

如何放下假想?

首先我们要先放下他人评价在我们生命中占据的位置。只有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好坏不是由他人说了算,评判标准唯有自我的感受之后,我们才能够做到不去在意他人的评价,也只有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不再假想,不再揣测,别人是如何来评价我们的选择的。

这同时是一个学会真正尊重自己的过程,我们需要认同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相信我们的正确,相信我们的才能,即使失败,也相信我们有卷土重来的魄力。

这种对自己的信任与认同,会给予我们更多生活的能量,让我们有勇气挑战,也有毅力坚持。

如果是原生家庭给予了我们这种困境,我们也可以从自身开始打破这个沿袭的魔咒,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自由的向上生长。

人生如戏,有资格评判的人,只有用心出演的我们自己。

境界,我们信奉:我好,你好,世界好;我们愿意把价值带给每一位与我们接触的伙伴;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的界限;好的学问应该被更多的人分享和尊重。到达人生理想境界的路远不止你眼前的一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