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你用对了吗?
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激素,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物质,帮助细胞利用葡萄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1. 1型糖尿病
2. 2型糖尿病:
(1)不宜口服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
(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
(3)处于应急状态时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
(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
3. 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
1.安装新针头:用酒精棉签将橡皮膜消毒,垂直装上针头并拧紧。
2.注射前排气(安全测试):确定剂量选择环在零的位置;旋转剂量选择环,调拨2个单位;将安装好针的笔直立竖起,用手指轻轻弹笔架数次;按下注射推键,有一滴液体出现在针尖上;若没有,重复上述操作,直到第一滴胰岛素出现为止。

3.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1)腹部:在距离肚脐3-5公分大概一拳的距离外注射,越往身体两侧皮下层越薄,越容易扎至肌肉层。
(2)大腿外上侧:只能由前面或外侧面进行大腿注射,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3)手上臂外侧
(4)臀部外上侧
4.用酒精消毒皮肤,以注射点为中心消毒五公分范围。注意不能用碘消毒剂,因为会与胰岛素中的氨基酸结合发生变性,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剂量和效果。
5.注射时要捏起局部皮肤,垂直或倾斜45度进针,5mm针头不需捏起皮肤注射。
6.完全按下注射推键,注射完毕,针头在皮下停留10秒钟以上,继续按住推键,直至针头完全拔出。这样可以确保正确的剂量注入,并确保身体内的血液和其它液体不流入针头或胰岛素笔芯内。
7.拔出针头后,松开捏皮肤的手,用干棉签轻压局部,注意不要按摩不要揉。

1.正确的胰岛素注射,应是皮下注射,能确保胰岛素稳定吸收。
2.注射至肌肉层的危害: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导致血糖波动较大,增加疼痛感。
3.注射至表皮层的危害:可能导致注射部位胰岛素渗出、疼痛、无菌脓肿及增强胰岛素免疫应答。
4.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轮换: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为确保胰岛素吸收速度和吸收率的一致性,降低血糖的波动。切勿每天将注射的部位和时间混淆。
5.注射部位的左右轮换:左边一周,右边一周,部位对称轮换;一次左边,一次右边,部位对称轮换。
6.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

7. 避免重复使用针头
(1)注射部位疼痛感染
(2)针头折断
(3)针管堵塞
(4)导致皮下组织增生和硬块产生
(5)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导致治疗效果差


(1)未拆封:冰箱冷藏,温度在2-8℃,初次使用需要在室温回温后使用,可保存到包装盒上打印的期限为止。
(2)已拆封:不许冷藏,保存在室温(25℃以下,避免日晒),保存期限:开封后4周。
(3)外出乘飞机时随身携带,不要放在行李中托运。离开车辆时,随身携带,避免留在车中。
低血糖,体重增加
胰岛素性水肿
眼屈光不正
高胰岛素血症和抗药性
胰岛素过敏
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出现皮下组织增生、硬结、皮下脂肪萎缩或肥大。
空腹血糖正常值
1.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mmol/L,血浆血糖为3.9~6.9mmol/L。
2.空腹全血血糖≥6.7mmol/L、血浆血糖≥7.8mmol/L,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3.空腹全血血糖在5.6mmol/L以上,血浆血糖在6.4mmol/L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4.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mmol/L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正常值
1.餐后1小时:血糖6.7-9.4mmol/L。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2.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3.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孕妇血糖正常值
1.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
2.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3.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