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实事求是的“批评和批判”的呼声,给中国文坛和诗坛,带来“风清气正”
相关推荐
-
骂贾浅浅过过嘴瘾就行了,作协还是别骂了,里面还是有大神的
在新年批判贾浅浅的狂欢中,这两首诗大家可能已司空见惯. 人们以为,互联网的"七天遗忘周期",会如约降临在"贾浅浅诗歌批判"事件上. 没想到,这场没有硝烟的诗坛舆 ...
-
郑伯农:读《红岩》,我们不能忘了那位没有署名的作者
关于长篇小说<红岩>著作权的一桩历史公案 郑伯农 1989年下半年,我奉命到中国作家协会担任党组成员,兼文艺报主编.和我一起来到作协的还有马烽.玛拉沁夫,他们是党组正.副书记,加上我和原党 ...
-
观呼声就没停过!这段
观呼声就没停过!这段
-
姜寿田:对101位书家实事求是的批评!
书法批评离不开 历史的眼光和史学支撑 无论是从古代书史立场 还是从现当代书史立场来看 书法批评都与 书法史学构成一个整体 由姜寿田编著的 <现代书法家批评>一书 立足宏观的文化审美框架 恪 ...
-
梨花风起正清明,愿你和心爱的人共享春和景明
有人说,清明节,是一出春天里的时间仪式,是一段承平盛世的历史记忆,我们在清明慎重追远,也在和煦的春风中拥抱自然.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这个清明,愿你和心爱的人携手共 ...
-
中德混血儿登台,4岁不愿说中文急坏妈妈,全家回中国|笑动欢乐秀
中德混血儿登台,4岁不愿说中文急坏妈妈,全家回中国|笑动欢乐秀
-
在中国发现批评史——清代诗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再认识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批评史乃至整个文学史研究始终是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对明清以来关注不够.然而传统总是距离最近的部分对我们影响最大,由于明清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的薄弱,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和批 ...
-
蒋寅|学术史·思想史·批评史——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读后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是张伯伟的博士论文,初稿完成于1989年,其中有关"推源溯流"和意象批评的论述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写成,从大学论文到博士 ...
-
「案例」初一男孩受老师批评后,不愿上学怎么办?
本案例已通过家属及本人同意公开 01 学生背景 C同学,13岁初一男孩,入学扶禾心理教育4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时间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学生自述 在学校因为 ...
-
包拯出上联:“实事求是,唯愿公正廉洁”,得下联,元芳怎么回答
包拯出上联:"实事求是,唯愿公正廉洁",得下联,元芳怎么看?对联是中国文学中,比较大众化的文化,虽然现代人认为对联只是一种习俗,但仍然知道,在古代,对联是一种考验型的文化.对联不仅 ...
-
太行驿马▪建新:面对腐朽现象愿我们拿起批评的武器(评论)
评论:面对腐朽现象愿我们拿起批评的武器 作者/太行驿马▪建新 前言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不仅会有许多的感动,有时也会看到或遇到一些不爽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有悖法理的现象或反常的事物,总感" ...
-
陈振濂:蔡京其人的道德批判与艺术批评!
蔡京(1047-1126) 字元长,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拜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