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雪

(0)

相关推荐

  •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农谚谚语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节气天气谚语,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小雪的谚语: 1.今年大雪飘,明年 ...

  • 桃源心音//你与我,隔着一个季节的距离

     你与我,隔着一个季节的距离 思念无垠 风一般流动 雨一般缠绕 指尖 还残留着 你的温度 你与我 隔着一个季节的距离 我从季节的这头 走到季节的那头 把一滴相思泪 滴进你的心底 我的心 本来是粗糙的 ...

  • 《你若懂我,便是晴天》

    <你若懂我,便是晴天> 被爱痴狂 莱蒙托夫说:"自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你便是我白天黑夜不落的星",然而对窗外的这座城市,我始终是投以最热烈的爱恋,但对它还是会偶感熟悉又 ...

  • 陆游的诗词全集、诗集(9362首全)124

    2461 <北园杂咏> 短筇行乐出柴荆,雪意阑珊却变晴. 林际已看春雉起,屋头还听岁猪鸣. 2462 <北园杂咏> 岁残已似早春天,隔水横林一抹烟. 闻道埭西梅半吐,携儿闲上钓 ...

  • 散文的灵诗歌的韵,好美的《雪》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在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的对比中揭示了深邃的寓意.文章集散文与诗歌的特点于一身,在语言的运用上可谓美不胜收. 一.修辞美 1.先看比喻 "江南的雪--是还在隐 ...

  • 寒露谚语集锦

    寒露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下面我们来看看寒露谚语集锦,欢迎阅读借鉴. 1.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 2.捕捞成鱼上市卖,留得小苗莫伤害. 3.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4.寒露晴天,来年春雨多. 5.今 ...

  • 关于农业天气的谚语83句

    关于农业天气的谚语83句

  • 大雪时节欣赏李默然朗诵鲁迅名篇《雪》

    今日大雪,请欣赏李默然朗诵鲁迅散文诗名篇<雪>. 雪 作者: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 ...

  • 李明君《晴天飞雪》

    晴天飞雪 办公室门前的道路两侧,是高大整齐的倒垂柳.清明时节,柳树已是绿叶挂满枝头,郁郁葱葱,柳条随风摇曳,阿娜多姿.正所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项获得者:林雪

    林雪 1982年诗作入选<朦胧诗选> 1988年参加诗刊社第8届青春诗会 2006年获诗刊新世纪全国十佳青年女诗人奖 诗集<大地葵花>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出版诗集<淡蓝色 ...

  • 聆听经典 | 鲁迅《雪》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    ‍雪    鲁    迅 朗诵:李默然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 ...

  • 苏雪林:与冰心齐名,曾为鲁迅学生,却用大半生在骂鲁迅

    在民国那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军阀的压榨,列强的迫害,贫苦百姓并没有因此团结起来,反而在内部相互残杀. 那是一个混沌的时代,在高门大户奢侈享乐的同时,底层的百姓们衣不蔽体 ...

  • 经典赏析︱发现鲁迅笔下的自然美----鲁迅的《雪》艺术手法赏析

    发现鲁迅笔下的自然美 --------鲁迅的<雪>艺术手法赏析 鲁迅的<雪>是一首动人的咏雪诗,是一副美妙多姿的雪景图,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 ...

  • 名家美文10:雪(鲁迅)

    雪 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 ...

  • 才女:前半生怼老公、后半生怼鲁迅的文坛常青树苏雪林(上)

    苏州大学边上有一条长不过百米的百步街,一头连着盛家带,一头连着百步桥,相隔不远,便是热闹的十全街. 十二月的苏州,穿过银杏和枫叶的街头,特意来探访百步街12号的苏雪林故居. 盛家带的标识 苏雪林(18 ...

  • 苏雪林:鲁迅生前她以学生自居,鲁迅死后,她却用半生时间骂鲁迅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由于人与人之间思想的差异,自然不可能在所有事上有相同的标准和观点,特别是文人们,这观点一分歧,免不了辩论一番,而辩论到激烈的时候,很有可能变成争论,到最后 ...

  • 说诗扯到鲁迅先生丨雪潮

    说诗扯到鲁迅先生 文/雪潮  图/网络 说到鲁迅的散文诗,也生发了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新认知. 鄙人窃为鲁迅先生就中国文化而言,最大的才华和贡献,在于对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一整套封建东西认识的深邃和批判的犀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