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19):浮雕虺龙纹 滑石塑其身
相关推荐
-
中国春秋玉器第一浮雕之猜想
要写的这篇公众号没有主题,个人对于这件号称中国春秋玉器第一浮雕的狂想,利用下乡收货中午休息的时间,编辑成稿,玩玉勿学我,不然必成痴..... 狂想曲,很配这篇文章,怎么说我不爱你? 纯粹的个人 ...
-
古玉玩味(110):浮雕透雕各用技 亦步亦趋子母螭
江苏仪征市博物馆藏西汉玉剑璏赏趣 双螭龙是古玉剑饰常见的构图元素,子母螭则是双螭龙构图的一个分类.子母螭的造型有多种形式,如并驾齐驱.回首相顾.两两相望等,而现藏于江苏仪征市博物馆.仪征市龙河烟袋山西 ...
-
『 汉代螭龙・圆雕与佩 』
陋室精神 构文务求简约明朗 图片务求清晰馆藏 知识务求简单易懂 思想务求弘古宣扬 本公众号图文可自由下载欣赏 不可作商业用途使用,特此说明 螭龙 早期蛇形 晚期兽身 汉代人民由于对龙的极 ...
-
UC头条:古玉识趣(112): 毋需件件细答问 系列里面述原因
兴趣所致随缘而发的<古玉学步>似乎成了不是系列的系列,本条评贴的原则是"遇真必赏,见仿不评",加之大量的跟帖很难有时间一一读到,不置评或者漏评也就在所难免了. 至于或有 ...
-
古玉识趣(111):真古处处无疑问 疑点一现要谨慎
对<古玉界的耍猴>的注释 <古玉界的耍猴>(参见<古玉拾粹(18):无题>)有感而发后,偶有藏友询疑点所在?略述如下,以为注释. 赏玩,细节决定一切. 辨识,只看藏 ...
-
古玉识趣(109):一眼见仿为那般 纹饰布局多破绽
"汉代龙凤呈祥纹璧"辨仿看点 对于大量评贴,遇真必赏--未读到的除外.见仿不评--请予评辨的除外. 翻阅<古玉学步(185):战汉玉剑具浅浮雕兽形纹饰的演进>评贴,一件 ...
-
古玉识趣(108):威风凛凛红山鹰 真章处处见特征
一件红山玉鹰的见真看点举例 玉鹰为古玉比较多见的题材,只是假仿遍地一真难求. 红山玉鹰的形制比较简明古朴,所以几乎有海量玉鹰可供把玩,但是真仿之间的判断则全靠细节考量的功夫了. 一件形制常见的玉鹰(图 ...
-
古玉识趣(107):风蚀沧桑良渚琮 巧用蚀料作仿工
--瞠目结舌的仿良渚工艺举例(2) 沧桑毕现良渚玉琮(图1): 图1-1 图1-2 难不讶异非常,惊叹人世沧桑.天然风蚀毋庸置疑,但是否真古到代依然需要一番考辨. 都整成这样了,难道还有疑问?那是当然 ...
-
古玉识趣(106):瓷看底部玉看皮 表皮里皮分端倪
--风化沁蚀料仿齐家文化的皮上辨识点 多色瑕纹是齐家文化玉器的一大特色(参见<古玉学步(195):多色瑕纹斑斓花联璧特色现齐家>). 漂亮的多色瑕纹.自然的绺裂沁蚀(图1): 图1 由于多 ...
-
古玉识趣(105):玩界渐近摸浑水 高拍频频藏李鬼
--仿古玉频现混入高端拍卖"做头"现象 假仿遍地.一真难求. 假仿不仅仅遍布在地摊,即使国际高端大拍都频现假仿的身影,并且大拍藏李鬼的现象愈演愈烈,从形单影只到批量登场," ...
-
古玉识趣(104):良渚仿技演悟空 七十二般耍仿功
--瞠目结舌的仿良渚玉器举例(1) 赏玩是一个严谨的探索求真过程.真究竟真,不因谁看仿真就变成了仿:仿毕竟仿,不因谁看真假就变成了真.辨古是一个历练心智.陶冶情操的考验:若遇见仿不悦必定自欺欺人,徒耗 ...
-
古玉识趣(16):百媚千娇因打光,图辨莫轻认包浆
一夫之 高科技时代,藏玩也与时俱进,网络图片鉴识赏玩是太过普遍了.照片是会失真的,在鉴识古玉的型.纹.痕迹等方面尚可,如果在沁色.包浆方面,切不可以图为据信以为真,更不能自欺欺人噢.有藏友发图共辨(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