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雄志:《中医脾胃病学》诊断学之切诊、舌诊、脉诊

(0)

相关推荐

  • 裴永清辨治脾胃病经验拾零

    安洪泽 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高徒.首都国医名师裴永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学术流派分会会长,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专家,学验俱丰,临证每以经方起沉疴.愈废疾,其用方简练,令人称奇,又推崇时 ...

  • 看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一面镜子

    望舌 --大多数时候其实身体不需要治,只需要理 人体的五脏六腑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与舌有联系,也可以反映在舌面上.内脏有病变,学会看舌,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望舌,首先要了解舌的基本结构.舌的组成包 ...

  • 口酸、口苦、口甘、口辣、口臭怎么办?整体辨证治疗口味异常

    公众号   中国中医药官方报 口味是人的主观感觉,口味异常是脏腑病变的局部表现.南宋医家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口病证治>中说:" 夫口,乃一身之都门,出入荣养之要道,节宣微爽 ...

  • 舌诊5|舌苔颜色和质地代表什么

    我们要享受阳光,尽量多的给大家多接触阳光.但凡有一天少了阳光,我们的生命就不再完美:但凡有一天少了阳光,我们的生活就觉得没有动力.阳光是可以让我们上瘾的东西,而且阳光是我们必要上瘾的一个东西,因为我们 ...

  • 吴雄志:《中医脾胃病学》诊断学之望诊、问诊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

  • 吴雄志:《中医脾胃病学》脾胃用药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

  • 吴雄志《中医脾胃病学》三纲说约,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一点资讯】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

  • 《中医脾胃病学》之脾病(上)

    脾属太阴阴土,主运化升清,故脾病以脾经虚寒而水谷不运.清阳不升为主.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所病不同,所治各异.十二指肠由胃入脾,故含阴(太阴)阳(阳明)二气,病多阴阳两虚而宜桂枝汤辈,挟阳明胃气不降 ...

  • 《中医脾胃病学》之脾病(下)

    (二)和营卫 脾为营之本,胃为卫之源,调脾胃即所以和营卫.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有抗炎.抗病毒作用.药后啜粥.温覆能加强其作用.桂枝汤亦有抗过敏作用和镇痛.镇静作用及一定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桂枝汤对 ...

  • 中医脾胃病学—~中焦病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

  • 《中医脾胃病学》胃病 上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

  • 《中医脾胃病学》胃病 下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

  • 《中医脾胃病学》口病:口周座疮,牙痛,复发性口疮,口味异常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