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廷涛丨大鼓书

(0)

相关推荐

  • 朱友宏:乡村书场

    逝去乡村风景 乡村书场 作者:朱友宏 苏北乡村里最受欢迎.最接地气的曲艺,莫过于苏北大鼓和徐州琴书了.我的家乡睢宁是这两种曲艺的发源地,自然,它们的受欢迎程度更高过其他地方.但乡里人可不这么文雅的称呼 ...

  • 盘点西河大鼓精彩唱段,艳桂荣一首《调寇》,听一百遍都不过瘾

    盘点西河大鼓精彩唱段,艳桂荣一首《调寇》,听一百遍都不过瘾

  • 最是难忘说书人

    ♣ 袁占才 梨园旧书三千部,负鼓盲翁正作场.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有谁没有受过鼓书的熏染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豫西农村,精神比物质还贫,农闲季节没有其他娱乐形式,人们窝在家里,最盼的就是听书,听一次书, ...

  • 于谦大鼓书唱段:剑阁闻铃,精彩不容错过

    于谦大鼓书唱段:剑阁闻铃,精彩不容错过

  • 年轻时代‖家乡的大鼓书

    家乡的大鼓书 老家的大鼓书,曾经是农村最重要也是为数不多的娱乐形式之一. 唱大鼓书的艺人,一般在农闲的时候就会到来,但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某一天,你忽然在村口的大道上,或者在 ...

  • 高廷涛丨十里桃花

    终于来到了这个名叫桃花醉坞的地方. 下车趋步前行,远远地望去,前方映入眼帘的好像一条粉红粉红的锦缎: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随着愈走愈近,那种香也愈来愈浓,肆意的充斥着早已日渐愚钝的嗅觉,还没有面对 ...

  • 高廷涛丨老桥

    村口有一座老桥.   好像在我的记忆里它从来就没有年轻过,小的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那里玩耍.桥面上隔不远的地方就会有一个窟窿,骑自行车如果不看着地面,就会冷不丁的把车轮子夹在桥缝里.桥的栏杆上已经没有 ...

  • 高廷涛丨老白奶奶

    老白奶奶曾经是小镇上响当当的人物. 那个时候正流行豫剧<小白鞋说媒>的唱段: 学会了说媒拉牵把钱抓 锨不扛锄不拿 吃的香来喝的辣 腰里还不缺那零钱花 -- 年轻时的老白奶奶杨柳细腰,樱桃红 ...

  • 高廷涛丨牛师傅

    牛师傅每天天不亮的时候就起床了,用清水随便抹把脸,扛着把扫帚:在乡政府大院里由北向南,细细致致的扫了起来. 乡政府大院不算大,但也不小了,等牛师傅把地扫了一遍的时候,老伴也把早饭做好了,接着他的扫帚, ...

  • 高廷涛丨看大戏

    村子里每年都会唱一场大戏的. 这个风俗已传了好多年,听上了年纪的老人讲,他小时候村子里唱大戏的时候比现在要热闹的多:那真是人山人海的,方圆几里甚至方圆几十里的都来了,黑压压的都是人啊,每每讲起唱大戏往 ...

  • 高廷涛丨钓童年

    门前小河水潺潺 河水清清鱼儿欢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爷爷带我桥下边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钓竿一甩鱼上岸 -- 是七岁的小儿子在唱他刚从学校里学会的儿歌,稚嫩的声音里略带着俏皮.边唱还边惟妙惟肖的模仿着 ...

  • 高廷涛丨父亲和他的自行车

    父亲已经整整去世了十四个年头了. 如果现在让我闭上眼睛,满满的回忆里,映入我眼帘的第一个画面,应该就是父亲瘦瘦的模样,推着自行车,笑吟吟的从远处走来. 父亲在我们那里也算是个有文化的人了.高中毕业之后 ...

  • 高廷涛丨风中的云雀

    莹儿成为我同桌的消息是我到学校后才知道的. 疯狂地玩了一个假期,当看到日历上开学的日子到了的时候,淅淅沥沥的小雨已下了一个星期,缠缠绵绵,没完没了似的. 坐在了我的座位上,说实话,听说莹儿是我的同桌, ...

  • 高廷涛/刘三爷(小小说)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刘 三 爷 高廷涛 刘三爷长得很清瘦,眉毛细细的,薄薄的嘴唇,稀稀疏疏的胡须也有点花白了:我们这老话大都说薄嘴唇的人都能说会道:可刘三爷偏偏不苟言笑,平日里在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