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谈谈千年以来科举考试舞弊与反舞弊的纠葛
相关推荐
-
北宋是怎么防止作弊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科举考场
科举考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国家招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文人进入仕途的重要方式.创立科举制之后中国就逐渐摒弃了门第选拔官员的旧俗,是贫寒子弟跨越阶级的工具. 宋代的糊名制以及相貌册可以说是今天考试的雏 ...
-
4亿人参加录取了96个?古代科举多难,靠才华还看颜值
​4亿人参加录取了96个?古代科举多难,靠才华还看颜值
-
洪武三十年会试,北方人无一人考中!朱元璋首创南北榜按地区录取
高考分省录取,原来是朱元璋的首创 马上又到了高考的时间,朋友圈里的家长孩子们都在忙碌着,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知你发现了没有?高考都是按省分区的,各省录取各省的.就是说,每个省是一个考区,按本省的学生 ...
-
科举考试冒名顶替?杖刑、充军、连坐、终生不得考试——你还敢吗
最近,山东的热搜包月卡因高考冒名顶替案而一再延期,冒名案也一再发酵.其实,山东并非个例,冒名入学.参军.参加工作者各省都有,屡禁不止.如果往前扒一扒,会发现此类现象古而有之,古人在打击舞弊方面也用尽了 ...
-
紫雨轩书话:宋代与清代科举考试的一甲前三名
2021年5月6日 [书事](1)下午3:09-4:26分,我在县新华书店续读<是非红楼: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所读为第六章<两度故乡行>(P111-P134页),本章 ...
-
你想知道古代科举考试的试题内容是什么吗?清代最后一届科考试题
古代科举考试一共考三场,每一场考三天.无论乡试.会试都是这样,可以说比现在的高考更烧脑,有的考生考完就晕倒了:但一旦考上就咸鱼翻身了,朝廷直接分配工作,而不像现在的高考考上才能读.下面是清朝最后一界科 ...
-
明朝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看完殿试全过程,不由感慨伙食真好
综述 殿试作为科举的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担任殿试主考官,其结果决定了考生排名. 通过殿试者直接由皇帝赐进士出身,选拔的是明代政治核心圈高级官僚群体的后备人才.因此,殿试在明代的取士链条中,具有极其 ...
-
才学八斗的诗仙李白为什么不去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关于诗仙李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当时就讳莫如深,特别是对其祖父. 曾祖父 ,史料无一记载.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故布疑阵. 上世纪90年代,吉尔吉斯斯坦考古 ...
-
容易搞错的科举考试误区,唐代与明清的进士根本不是一回事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社会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古代读书人寒窗苦读,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实现"飞黄腾达",我们 ...
-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 ...
-
古人科举考试中了探花 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
2021年04月26日 14:11:48 来源:武品文史 1人参与1评论 引读:所谓的状元,就是能在殿试上获得第一名的人.因此状元之名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想要得到的头衔.获得后就意味着自己和家族可以一飞 ...
-
古代科举考试图解
古代科举考试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