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岭南瘴毒
相关推荐
-
古今医案按(九)
疟痢 罗谦甫于至元己亥.治廉台王千户.年四十五.领兵镇涟水.此地卑湿.因劳役过度.饮食失节.至深秋.疟痢并作.月余不愈.饮食全减.形羸瘦.仲冬舆疾归.罗诊得脉弦而微如蛛丝.身体沉重.手足寒逆.时复麻木 ...
-
恶寒发热 头痛 上吐下泻 小心!可能是中了瘴气的毒 | 唱医雅言瘴气门阐释 南方旅游必备常识
中医学苑 公众号ID: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唱医雅言阐释>,欲知详情,可点击文末左下"阅读原文". 小编 瘴, 是一种与水土关系密切的地域性疾病.中 ...
-
感症兼病
本是感症.而兼有他病.丹溪先生所谓杂合病也.其治之即当稍变感症成法矣.用载之篇末 .以成一家之言. 如挟饮食.嗳气酸臭饱胀者.初起平胃散二陈汤主之.见风症者.配发散药一二味.如升柴 薄荷叶.太阳症见者 ...
-
《张氏医通》因毒证
因风证←<张氏医通>→因他证 因毒者谓人生疮疡肿毒累及目病也.若病目在病毒之时.治毒愈而目亦愈.若毒愈而目不愈者.乃邪入至高之深处.难以自退.当浚其本.澄其源.因而触激甚者.有瘀滞之变.
-
《张氏医通》臭毒
臭毒.俗名发痧.皆由中气素亏之故.盖脾胃之所喜者香燥.所恶者臭湿.今脾胃真气有亏. 或素多湿郁.所以不能主持.故臭恶之气.得以直犯无禁.发则腹痛.不能饮食.或上连头额俱痛.或下连腿及委中俱痛.甚至有欲 ...
-
《张氏医通》臭毒门
玉枢丹(一名紫金绽) 治一切药毒食毒瘴毒虫毒痰毒痈毒臭毒疫毒溪毒.并用水磨.内服外敷.无不神效.惟正气虚人.及孕妇忌服. 川文蛤(二两.即五倍子.形如菱角者佳) 千金子(即续随子.去壳取净霜.一两) ...
-
《张氏医通》岭南瘴毒门
苍术芩连汤 治瘴疠湿热. 苍术(泔制.炒黄.钱半) 黄芩(酒炒) 黄连(姜汁炒) 木香 枳实 半夏(姜制)柴胡升麻 川芎 浓朴(姜制) 桔梗 木通(各一钱) 甘草(炙.七分) 生姜(三片) 水煎温服. ...
-
《张氏医通》毒盛变虚论
毒盛壅遏.固宜升提发散.而佐以清凉.使热毒得平而止.若发散太过.必致肌表空虚.元气耗散.内灌清浆.或虚肿空壳.或痒塌外剥.或溃烂不收.百变皆至.而内气亦不能自守.略伤饮食.则成泄泻.泄泻不止.遂变虚寒 ...
-
《张氏医通》
痿(痿厥) 素问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 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 ...
-
眩晕汇解:《张氏医通》
<张氏医通>论曰: 经曰:因于风,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内经论眩,皆属于木,属上虚:仲景论眩以痰饮为先:丹溪论眩,兼于补虚治痰降火:戴复庵云,有头风证,耳内常鸣头,上如有鸟雀啾啾 ...
-
张氏医通。麻木。两脚麻木。十指麻木。痹(附麻木、痒、鹤膝风)
麻木 麻木 证名.肌肤感觉障碍.麻,肌肤蚁走感,或如触电感:木,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由气血俱虚,经脉失于濡养,或气血凝滞,经络失畅,或寒湿痰瘀留阻脉络所致.<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q ...
-
张氏医通益仁堂第六届冬病夏治文化节
张氏医通简介 张氏医通益仁堂三百多年来的祖训:"行大医者,行天下" 张氏医通益仁堂始于1715年,是清代大医学家张璐第三子张以柔创办的 文革时期遭到迫害 2016年张氏医通的第十六 ...
